下列有關噬菌體與大腸桿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B.噬菌體DNA的堿基對排列在雙螺旋結構的外側
C.噬菌體DNA復制及表達需大腸桿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
D.大腸桿菌的核酸均分布于擬核,噬菌體與大腸桿菌間為寄生關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莘縣實驗高中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能量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正常情況下,生物體的最終能量來源、主要能源物質、儲備能源物質、直接能源物質分別是光能、 糖類、蛋白質、ATP
B.只有綠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
C.動物和人體內,形成ATP的途徑只有有氧呼吸
D.每克脂肪儲能多于每克糖類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C、H比例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學期五校協作體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1和圖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兩個主要步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和圖2所示過程的進行方向都是從右往左
B.圖1中乙與丁是同一種物質
C.圖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種大分子物質
D.圖1和圖2中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學期五校協作體期初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黑藻、念珠藻、藍球藻、顫藻都含有擬核
B.木纖維、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蛙的紅細胞線粒體、核孔數目都很多
C.大力水手不含有,而發菜含有的結構是葉綠體
D.在灰太狼和狼尾草細胞中都可找到核糖體和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三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已知一氧化氮和乙酰膽堿是重要的神經遞質,參與學習記憶等生理活動.一氧化氮合酶(NOS)能促進細胞內一氧化氮的合成,AChE(乙酰膽堿酯酶)其活性改變能反映有關神經元活性變化.海馬組織是大腦內與學習記憶最密切相關的結構,海馬組織中的NRl基因、CREB基因、c﹣fos基因均與學習記憶密切相關.現為探究DHA(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俗稱“腦黃金”)增加學習記憶的分子機制,某科研團隊設計如下實驗:
材料與試劑:DHA油脂、棕櫚油(不含DHA)、普通飼料、初斷乳大鼠.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初斷乳大鼠隨機分成4組,編號為A、B、C、D.
第二步:每日經口灌喂食物,組成見表.
組別 | A組 | B組 | C組 | D組 |
食物 | 普通飼料 | ? | 普通飼料+小劑量DHA油脂 | 普通飼料+大劑量DHA油脂 |
第三步:飼養8w后,測定腦組織中AChE、NOS活性,結果如表.
組別 | A組 | B組 | C組 | D組 |
AChE活性/U•mg﹣1 | 0.4 | 0.5 | 0.7 | 0.8 |
NOS活性/U•mg﹣1 | 1.4 | 1.2 | 1.8 | 2.0 |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乙酰膽堿通過 方式從突觸前膜釋放,體現了細胞膜具有 的結構特點.
(2)第二步的實驗步驟中B組應添加
(3)實驗中選用初斷乳大鼠而不選用成熟大鼠的原因是 .
(4)實驗還表明:C組NRl基因、CREB基因、c﹣fos基因的mRNA表達情況分別提高了283.7%、490.7%、293.3%.通過分析可以推知小劑量DHA提高大鼠學習記憶能力的途徑是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三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2011年9月8日報道,劍橋大學科學家利用實驗鼠(二倍體)成功培育出單倍體胚胎干細胞.胚胎干細胞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和器官,因此這項成果意味著,科學家有可能可以準確地跟蹤某一基因對動物性狀的長期作用,這將提高基因研究的準確性.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單倍體胚胎干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所有細胞中都僅有一個染色體組
B.胚胎干細胞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和器官,具有發育的全能性
C.單倍體胚胎干細胞最可能是由卵細胞直接發育形成的
D.二倍體細胞中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的表達具有掩蓋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三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生物小組為測定適合楊樹枝條桿插生根的最適NAA濃度,設計了下列實驗步驟:①配制相對濃度依次為2,2.5,3,3.5,4,4.5,5,5.5,6的NAA溶液9份(濃度單位為
10﹣8mmol•L﹣1); ②將90根長勢相同、大小相似的楊樹枝條隨機均分為9組,并將每組枝條的基部分別浸泡到1﹣9號NAA溶液中;③1d后,取出枝條分別進行扦插;④10d后,對扦插枝條的生根情況進行統計并記錄.對上述實驗的評價中不正確的是( )
A.本實驗的自變量是NAA濃度,無關變量有枝條長度及生長狀況,實驗溫度等
B.實驗中最好選擇生長旺盛的一年生長枝條,并去除枝條上的側芽
C.本實驗中同濃度處理枝條屬于重復實驗,可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D.本實驗可以“每組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量”作為測量指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甲表示某綠色植物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示意圖,①~⑥表示生理過程,A~D
表示化學物質,圖乙表示該植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CO2濃度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據圖回
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有ATP生成的生理過程是 ,人體內可以發生的生理過程是
(2)CO2以 的方式進入該植物細胞中。把該植物突然從光下移到黑暗處,其他條件不變,則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C5的含量變化是 。若以該綠色植物的葉片為材料,探究環境條件對細胞呼吸速率的影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該實驗需要在 條件下進行。
(3)從圖乙可知,與20℃相比,溫度為15℃時,增加CO2濃度對提高凈光合速率的效果不顯著,其原因是____。當CO2濃度低于300 umol.mol-l時,28℃條件下該植物凈光合速率明顯低于20℃和15℃條件下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