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1為該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其中食物網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是黑藻、苦草;第二營養級的生物有螺螄、草魚、羅非魚;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草魚、羅非魚和野鴨;第四營養級的生物是野鴨.
圖2中曲線中的λ值是變值,說明該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是S型,λ-1>0,種群數量增加,λ-1=0,種群數量不變,λ-1<0,種群數量減小.
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級的能量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解答 解:(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2)野鴨是活動范圍相對比較廣泛的動物,所以調查野鴨的種群密度常用標志重捕法.當螺螄數量增加時,草魚和羅非魚數量也會增多,這樣,螺螄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是生物群落內部負反饋調節的結果,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穩態的基礎.
(3)根據題意這種沉水區植物、動物的數量變化的研究,屬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結果.沉水植物、浮游動物、浮游藻類之間的關系,體現出信息傳遞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該修復工程可將有機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這主要符合生態工程的物質循環再生原理.
(5)由圖2可知,曲線中的λ值是變值,說明該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是S型;由d到e,λ值先降后升,但始終小于1,說明e點種群數量比d點減少.由草食動物流人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草食動物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外,還包含肉食動物的糞便中的能量.該生態系統中第一、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是=3366÷20808×100%=16.2%.
故答案為:
(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
(2)標志重捕 負反饋調節
(3)群落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
(4)物質循環再生
(5)S 少 肉食動物的糞便 16.2%
點評 本題結合某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圖解,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群落結構、群落演替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掌握生態系統的功能;識記群落的空間結構及群落演替的類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內環境是有組織液、血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 |
B. | 如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穩定,則人就不會患各種疾病 | |
C. | 人體內環境穩定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 |
D. | 正常人體內,抗體、血紅蛋白、載體蛋白等均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80 | B. | 882 | C. | 888 | D. | 9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有無細胞結構 | B. | 是否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 ||
C. | 有無核膜、核糖體 | D. | 二者分別為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項 | B. | 兩項 | C. | 三項 | D. | 四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海南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秋•海南校級期末)用顯微鏡觀察經蘇丹IV染色的花生子葉臨時裝片時,可以看到的現象為( )
A.藍綠色 B.橘黃色 C.紅色 D.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被檢測的物質 | 試劑 | 現象 |
CO2 | 澄清的石灰水 | 變渾濁 |
秀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 ①由藍變綠再變黃 | |
酒精 | 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 | ②灰綠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甘肅省張掖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2015春•黑龍江期末)如圖表示生物體內部分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請據圖作答.
(1)a~d四個生理過程中,人體不能進行的過程除a外,還包括 ,原因是缺乏 .硝化細菌將CO2轉化為C6H12O6時,所利用的能量來自 .
(2)水稻葉肉細胞內,a過程中H2O→O2的部位是葉綠體中的 ,伴隨該過程的能量轉化反應式為 .
(3)酵母菌產生CO2的場所是 .
(4)請填寫檢測酵母菌呼吸產物時所用試劑和顏色反應比較表:
被檢測的物質 | 試劑 | 現象(顏色) |
CO2 | 澄清的石灰水 | 混濁 |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 ① | |
酒精 | 重鉻酸鉀的濃硫酸溶液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圖中③④細胞中只有DNA一種核酸 | |
B. | 細胞中具有核膜、核仁的是①② | |
C. | ④內沒有葉綠體,但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 |
D. | ①和②的攝食行為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