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群產生了一個突變基因A,其基因頻率在種群中的變化如右圖所示。對于這個突變基因, 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A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選擇中被逐漸淘汰
B.A純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a純合子
C.A純合子的生育率一定高于雜合子
D.該種群基因庫中A頻率的變化表示產生了新物種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畢節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利用含有這兩種物質的混合染色劑對真核細胞進行染色,顯微觀察可以發現
A.綠色主要位于細胞核中 B.紅色主要位于細胞核中
C.只有細胞核被染成紅色 D.只有細胞質被染成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基因組文庫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基因文庫的基因是通過一個受體菌承載的
B.采用反轉錄的方法建立的是基因組文庫
C.基因文庫中含有某種生物的全部基因或一部分基因
D.基因的功能是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的唯一依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下圖為某種XY型性別決定的動物的雜交實驗結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I1與I2的后代中,只有雄性個體才能患有乙病。則乙病的遺傳方式一定不能是 (不定項選擇)
A.常染色體隱性
B.伴X隱性
C.伴Y遺傳
D.伴XY同源區段隱性遺傳
若按上述假設, Ⅱ2與Ⅱ3雜交的后代的患病概率為 。
(2)根據系譜圖的信息無法判斷乙病的遺傳方式,請設計一個雜交實驗,來探究乙病的遺傳方式。(注:現有此動物的純合患病個體和純合正常個體若干只,且雌雄個體數量均等,雌性個體每胎產子數量較多,且均能成活)
第一步:選擇正常的雄性個體與患病的雌性個體為親本進行雜交。
第二步:將F1代中的雌雄個體雜交,統計F2代中個體的表現型及比例。
結論:(用圖中的羅馬數字作答)
若F2代雌性與雄性中,正常:患病均為3:1,則乙病基因位于
若F2代雌性與雄性中,正常:患病均為1:1,則乙病基因位于
若F2代中,正常:患病=3:1,且患病個體都為雌性,則乙病基因位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化合物或細胞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菌細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質又含有核酸的結構
B.DNA、RNA被徹底水解得到的產物有7種
C.核仁是與核糖體形成有關的細胞器
D.洋蔥的根尖細胞中無葉綠體,但用根尖細胞可以培養出含葉綠體的植物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七校聯合體高三第三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某植物細胞一個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圖中 I、II為無遺傳效應的序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基因a、b、c均可能發生基因突變,體現了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
B.I、II也可能發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但不屬于基因突變
C.一個細胞周期中,間期基因突變頻率較高,主要是由于間期時間相對較長
D.在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b、c之間可發生交叉互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廣東省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為某地稻田生態系統碳元素轉移示意圖,箭號和字母分別表示碳元素傳遞方向和轉移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水稻和藻類分別占據不同空間有利于a增加
B.水稻生長期,該生態系統碳元素轉移量關系為a>b+c+e
C.丙中的生物可組成多條食物鏈
D.調查丁中的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可用樣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廣元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纖維素分解菌分離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常采用剛果紅染色法篩選纖維素分解菌
B.當纖維素被纖維素分解菌釋放的纖維素酶分解后,培養基中會出現透明圈
C.該實驗用的培養基為選擇培養基
D.在用剛果紅染色時只能先培養微生物再加入剛果紅,不能在倒平板時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大連第二十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使用會影響實驗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種激素用量的比例影響實驗結果
B.兩種激素使用的先后順序影響實驗結果
C.兩種激素使用時的濃度影響實驗結果
D.以上說法全部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