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隨著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類型依次為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灌叢和草甸等。該地分布著多種動物。 回答下列問題:
(1)調查鹿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調查某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__________,若要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采用_____________法進行調查。
(2)該地草甸、灌叢、針闊葉混交林的豐富度不同,豐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
(3)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鹿種群的增長曲線呈___________型增長。
(4)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表明:與該地區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填“未發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發生改變”或“未發生改變”)
【答案】標志重捕法 隨機取樣 取樣器取樣法 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J” 變快 未發生改變
【解析】
1. 對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個體調查種群密度時適宜用標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等種群密度的調查方式常用的是樣方法。
2. 物種的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 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時,種群密度上升。
(1)調查種群密度時,由于鹿等許多動物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調查動物種群密度,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對于植物而言,一般采用樣方法,取樣的關鍵是隨機取樣;若要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常采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調查。
(2)豐富度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指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鹿種群的增長曲線呈“J”型增長。
(4)根據題干:近5萬年以來的自然演替與近50年來相比,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局部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表明:人類的開墾活動加快了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根據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干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可知,該群落演替的方向未發生改變。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區規定普通感冒不準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內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被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向“耐藥性”細菌方向變異
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C.“耐藥性”基因頻率的改變使病菌發生了進化
D.基因頻率改變了,新的病菌(物種)一定會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分化、衰老與凋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卵細胞是未分化的細胞,所以具有較高的全能性
B.細胞的分化與凋亡均為生物體的正常發育所必需
C.細胞衰老時染色質固縮,遺傳信息的表達旺盛
D.凋亡過程中細胞內所有的酶的活性都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恒溫動物的溫度據培養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圍,皮膚溫度在 12~30℃時,冷覺感受器 的活動較強;30~45℃時熱覺感受器的活動較強。皮膚溫度常被視為溫度覺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膚溫度保持 在 30℃,當環境溫度低于這個溫度時則感覺冷,當環境溫度高于這個溫度時感覺到熱。
(1)根據以上材料分析,當人進入室溫 25℃環境中時,會感覺(______________)
A.冷 B.熱 C.不冷不熱 D.不能確定
(2)參與人體體溫調節的中樞是________,參與調節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 。
(3)當人處于寒冷的環境中時會忍不住顫抖,這屬于_________________調節方式,此時人體的產熱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
(4)當前有一種稱為“冰桶挑戰”的活動風靡全球,某挑戰者將冰水澆遍全身,此時他的體溫約為_____ ,這說明人體具有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基因工程技術也稱DNA重組技術,其實施必須具備的4個必要條件是
A.工具酶、目的基因、運載體、受體細胞
B.重組DNA、RNA聚合酶、內切酶、連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質粒、受體細胞
D.目的基因、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運載體、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諺語中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食物鏈的原理。若鷹遷入了蟬、螳螂和黃雀所在的樹林中,捕食黃雀并棲息于林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鷹遷入增加了該樹林中蟬及其天敵的數量
B.該生態系統中細菌產生的能量可流向生產者
C.鷹的遷入增加了該生態系統能量消耗的環節
D.該食物鏈中螳螂屬于第二營養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細胞的物質組成及其基本結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ATP脫去3個磷酸基團后是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B.兔子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血紅蛋白mRNA的合成
C.代謝強的好氧細菌所含的線粒體數量較多
D.在蝌蚪發育成蛙的過程中,高爾基體對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無機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會出現抽搐等癥狀,說明無機鹽對維持細胞酸堿平衡很重要
B.細胞合成脂肪、DNA、RNA等物質合成時都需要磷酸鹽
C.K是構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對維持細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D.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