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湖藍藻大爆發,導致飲用水出現嚴重異味。水質變臭的根本原因是
A.藍藻繁殖速度快 B.好氧細菌增多
C.水中溶解氧過低 D.水體中富含N、P 等元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我們日常吃的大米中鐵含量極低,科研人員通過基因工程等技術,培育出了鐵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轉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營養品質。下圖為培育轉基因水稻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鐵結合蛋白基因來自菜豆,可通過 擴增獲取,如果該基因脫氧核苷酸序列已知且比較小,還可用 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2)構建重組Ti質粒時,通常先要用 分別切割 。將重組Ti質粒導入農桿菌時,可以用 處理農桿菌,使重組Ti質粒易于導入。
(3)將含有重組Ti質粒的農桿菌與水稻愈傷組織共同培養時,通過培養基2的篩選培養,可以獲得 ;培養基3與培養基2的區別是 。檢測培育轉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達到,需要檢測轉基因稻米 。
(4)為研究外源基因的遺傳方式,將T0代植株上收獲的種子種植成T1代株系,檢測各單株的潮霉素抗性。在檢測的多數T1代株系內,抗潮霉素植株與潮霉素敏感植株的比例為3∶1,此結果說明外源基因的遺傳符合 。有少數T1代株系的所有植株都表現為對潮霉素敏感,但其體內能檢測到鐵結合蛋白基因,造成這一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在光照強度分別為a、b、c、d時,單位時間內葉肉細胞CO2釋放量和葉綠體O2釋放量的變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光照強度為a時,葉肉細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B.光照強度為b時,葉肉細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C.光照強度為c時,葉肉細胞無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光照強度d時,達到該葉肉細胞光合作用強度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4月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四幅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圖,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圖中氧氣濃度為a時,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
B.乙圖中如果再提高CO2濃度,則b點一定上移
C.丙圖中,溫度為t4℃時,植物凈光合作用最大
D.丁圖代表兩類色素的吸收光譜,則e代表類胡蘿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高三高考適應性訓練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淀粉的含量、直鏈和支鏈淀粉的比例及支鏈淀粉的結構等決定著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因此水稻淀粉合成代謝的遺傳研究備受關注。相關研究的部分信息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用射線處理水稻進行誘變育種。從圖中可以看出,由于水稻A基因1中發生了堿基對的_________,因而突變為A基因2。比較研究后發現,基因突變部位編碼的氨基酸分別為酪氨酸(UAC)和絲氨酸(AGC)。請寫出基因中編碼這兩個氨基酸的堿基序列__________________。
(2)育種工作者利用普通野生稻中存在的低比例直鏈淀粉突變體,以雜交育種方法培育出了優質栽培水稻品種。在雜交育種過程中,從F2代起,一般要進行多代自交和選擇,自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通野生稻含有3.75×104對基因,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率都是10-5,那么在約有107個個體的種群中,每一代出現的基因突變數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們是進化的原材料,也將是改良栽培稻的資源。我國的普通野生稻分布于南方8個省(區),每一個分布點的普通野生稻種群都是生物進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
(4)據調查,在近30年間,我國的一千多個普通野生稻分布點已消失了80%,從生物多樣性角度看,其直接后果是普通野生稻的________(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減少。普通野生稻的瀕危現狀與后果已引起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警覺,為此我國已將普通野生稻定為一級農業野生保護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贛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無病毒植株培育、育種、人工種子的鍘各及獲得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等生產生活實際。結合右下圖中番茄植株的培育過程,回答相關問題:
(1)①過程中通常使用 酶來獲取植物細胞原生質體,此處使用的外界溶液濃度不宜過小,以防止細胞原生質體 。
(2)鋪平板類似于微生物接種,平板培養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除了調節滲透壓外,還有 的作用。
(3)圖中屬于再分化的過程是 (填序號)。
(4)多倍體番茄植株所結果實中維生素含量更高,若想培育多倍體番茄,可選擇在圖中的過程③中添加 (物質)進行處理,也可以選擇在過程⑥中添加一定濃度的 (物質)進行處理。
(5)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不僅可以保持優良品種的 特性,還可以高效快速地實現種苗的大量繁殖。
(6)“人工種子”大體由胚狀體,包埋胚狀體的膠質以及人造種皮等3部分組成,包埋胚狀體的膠質中富含有機營養,這是因為胚狀體在萌發初期不能進行 ,為了滿足胚狀體代謝的需求,“人造種皮”則必須具有良好的透水、 的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贛州市高三3月摸底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類似物濃度不同,促進生根的效果都不相同
B.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組之間可形成相互對照
C.處理時應該用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插條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條應帶有一定數量的幼芽以利于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安慶市高三聯考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4分)大豆是屬于二倍體(染色體數為40)自花授粉植物,雜交育種比較麻煩。育種專家發現有雄性不育植株(花中無花粉或花粉敗育,但雌蕊正常),經研究發現,雄性可育和不育是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的,可育為顯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研究其遺傳特點,育種專家利用雄性不育植株作為 (父本/母本),與純合可育雜交得F1代,讓F1代連續自交得F3,F3代中雄性可育植株占的比例是 。
(2)在雜交育種過程中,雄性不育植株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避免了人工去雄步驟。但是雄性不育性狀難以有效的保持和區分,育種專家為解決此問題,培育出了一株新個體,其染色體及基因組成如圖所示(圖中基因B控制種皮為黃色,b為青色,黑色部分是來自其他物種的染色體片段,帶有d純合(dd)致死基因。)
①該個體培育過程中發生了 變異。該現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可為 提供原材料。
②減數分裂時,圖中兩染色體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而其它染色體正常配對,可觀察到 個四分體;減數分裂正常完成,可產生 種基因型的配子。
③育種專家發現,大豆的受精卵中染色體數多或少都不能正常發育。讓該個體自交,各種配子的形成機會和可育性相等,則所結種子中青色所占的比例為 ,若欲繼續獲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選擇 色的種子種植后進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中DNA含量變化曲線,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細胞在BC段中始終有染色單體存在
B.若是植物細胞,在BC時期會出現赤道板,
在CD時期會出現細胞板
C.若是人體細胞,則DE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
只有46條
D.用電鏡觀察馬蛔蟲受精卵細胞,會發現中心粒復制
和移向細胞兩極發生在AB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