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霉素是人類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之一,但部分人群對青霉素過敏,因此醫生在給病人注射青霉素之前,需要做皮膚試驗。下列有關青霉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青霉素是青霉菌的次級代謝產物
B.向基本培養基中加入適量青霉素,可從細菌、放線菌和酵母菌中選擇培養酵母菌
C.青霉素分布在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細胞的表面時,會使人產生過敏反應
D.為獲得高產青霉素菌株,可采取人工誘變的方法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3.下列哪一項不是精子、卵細胞發生的區別( )
A.初級精母細胞、初級卵母細胞的形成時間
B.MⅠ和MⅡ的時間連續性
C.成熟生殖細胞是否經過變形
D.成熟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5.光合作用的進行離不開光合色素對光能的吸收,葉綠素是光合作用中捕獲光能的主要色素。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葉綠素分布在葉綠體的__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__光。
(2)影響葉綠素合成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寫出合理的兩項即可)。
(3)有人認為葉綠素的形成與某些單色光波有關,請設計實驗探究單色光波是否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提供的實驗材料:白色玻璃瓶5個,大豆種子,足量的紅、黃、藍、綠、無色玻璃紙,濾紙若干,沙子。
實驗步驟:
①取5個白色玻璃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底各放置沙子少許,再放入等量的大豆種子,瓶口蓋上濾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時觀察、記錄。
實驗結果與分析:
如果5個玻璃瓶內的大豆幼苗都為綠色,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包裹了某種顏色玻璃紙的玻璃瓶內的大豆苗為黃化苗,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5.下列有關發酵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青霉素生產過程中如果污染了雜菌,這些雜菌會分泌青霉素酶,影響青霉素的產量
B.谷氨酸發酵過程中,當pH過低時,會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C.培養基C∶N=4∶1時,谷氨酸棒狀桿菌會大量繁殖而產生的谷氨酸少
D.在用酵母菌生產酒的過程中,以酒精濃度測定酵母菌的生長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5.下列是與微生物培養有關的問題,請回答:
(2)將少量細菌接種到一定體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適宜條件下培養,定時取樣測定菌體數目,以時間為橫坐標,以菌體數目的對數為縱坐標,可以得到細菌的________曲線。該曲線中以菌體數目的對數作為縱坐標的原因是________。
實驗室中,為了獲得形態和生理特性一致的菌體,一般應在________期取材;在生產中,常收集培養至________期的細菌用于次級代謝產物的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5.下列關于穩態的說法,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識別并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也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機制
B.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C.穩態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它表現在生物個體、群體以及整個生物圈各個層次上
D.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0.現有甲、乙兩種植株(均為二倍體純種),其中甲種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種植株,但乙種植株很適宜在鹽堿地種植。要利用甲、乙兩種植株各自優勢,培育出高產、耐鹽的植株,有多種生物技術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可獲得滿足要求的四倍體雜種目的植株
B.將乙種植株耐鹽基因導入到甲種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兩種植株雜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單倍體育種技術可較快獲得純種的目的植株
D.誘導兩種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6.在自然環境中常常是多種微生物混雜在一起,要對其中的某種微生物進行研究,就必需獲得其純培養物,以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擾。下列關于微生物純培養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分離和純化微生物最常用的培養基是瓊脂固體培養基
B.分離和純化微生物最常用的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
C.平板劃線法通過連續劃線的方法逐步稀釋分散微生物
D.測定土壤中真菌的數量,一般選用103、104、105倍稀釋液進行平板培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