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②處丙酮酸分解產生CO2 | B. | ①處產生ATP與氧氣 | ||
C. | ②處產生ATP與[H] | D. | ③處發生[H]與O2的結合 |
分析 圖中①為線粒體膜間隙,②為線粒體基質,③為線粒體內膜.
有氧呼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
反應式:1C6H12O6(葡萄糖)$\stackrel{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
反應式:2C3H4O3(丙酮酸)+6H2O$\stackrel{酶}{→}$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這一階段需要氧的參與,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的.
反應式:24[H]+6O2$\stackrel{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
解答 解:A、②為線粒體基質,發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與水產生[H]和CO2,A正確;
B、①線粒體內膜和外膜之間的膜間隙,不是有氧呼吸的場所,不產生ATP與氧氣,B錯誤;
C、②為線粒體基質,發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ATP與[H],C正確;
D、③為線粒體內膜,發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發生的反應式還原氫的氧化,即[H]與O2的結合生成水,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的考察的知識點比較簡單,考察的是有氧呼吸過程及場所,屬于識記的內容,要結合模式進行識記理解相關的知識點.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有真核生物細胞和原核細胞都具有DNA,這也說明了細胞結構具有統一性 | |
B. | 乳酸菌細胞有絲分裂前后,染色體數目一般不發生改變 | |
C. | 細胞學說闡明了一切動植物以細胞為基本單位 | |
D. | 噬菌體能利用大腸桿菌的核糖體和內質網合成自身的蛋白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酵罐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為6:5 | |
B. | 甲發酵罐實驗結果表明在有氧氣存在時酵母菌無法進行無氧呼吸 | |
C. | 甲、乙兩發酵罐分別在第5小時和第3小時無氧呼吸速率最快 | |
D. | 該實驗證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氣可以提高酒精的產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乳酸桿菌和藍藻 | B. | 肺炎雙球菌和噬菌體 | ||
C. | 酵母菌與煙草花葉病毒 | D. | 沙眼衣原體與衣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有的DNA片段都是基因 | B. | 基因和性狀是一一對應的線性關系 | ||
C. | 染色體是DNA的唯一載體 | D. |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 |
B. | 應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DNA在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傳遞 | |
C. | 通過研究可觀察的生物性狀來確定DNA的遺傳作用 | |
D. | 選擇只有DNA和蛋白質兩種成分的生物來進行研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假說-演繹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 |
B. | 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類比推理 | |
C. | 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假說-演繹法 | |
D. | ①類比推理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類遺傳病一定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 |
B. | 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片段的交換屬于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 |
C. | 基因型Dd的豌豆經減數分裂會產生雌、雄各兩種配子,雌、雄配子比例為1:1 | |
D. | 利用八倍體小黑麥的花藥培養出來的植株是含有四個染色體的二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招遠市校級期末)組成玉米和人體的最基本元素是( )
A.氫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