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洋蔥是比較好的實驗材料:
①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②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色素含量較多,用于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
③洋蔥的綠葉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葉肉細胞做細胞質流動實驗.
④洋蔥的內表皮細胞顏色淺、由單層細胞構成,適合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狀況.
2、在“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狀況”和“觀察有絲分裂”兩個實驗中,都用到了鹽酸,它在兩個實驗中的作用分別是: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檢測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DNA和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用酒精和鹽酸的混合液進行解離,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分散開來.
解答 解:(1)題干中“管狀葉伸展于空中,進行光合作用”說明含有葉綠體,則提取和分離綠葉中的色素,所用的實驗材料是管狀葉,含有色素較多,無水乙醇(丙酮)能溶解色素.分離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也不同.
(2)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鱗片葉外表皮,具有紫色液泡,便于觀察;該實驗的目的是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則自變量是清水河蔗糖溶液,在蔗糖溶液中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在清水中,發生質壁分離的復原.
(3)若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狀況,需要用甲基綠和派洛寧染色,使得細胞核成綠色,細胞質成紅色,則理想材料為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沒有色素,顏色淺,由單層細胞構成.
(4)若觀察有絲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為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分裂旺盛,成正方形,排列緊密.臨時裝片的操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5)在“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狀況”和“觀察有絲分裂”兩個實驗中,都用到了鹽酸,它在兩個實驗中的作用分別是: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檢測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用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將染色體上的DNA和蛋白質分離,便于染色劑與DNA結合;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用酒精和鹽酸的混合液進行解離,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分散開來.
故答案為:
(1)管狀葉 無水乙醇 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條上的擴散速度不同
(2)(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不同濃度的外界溶液(或清水和蔗糖溶液)
(3)鱗片葉內表皮 無色
(4)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 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5)不同
點評 紫色洋蔥的葉片分兩種,一種是管狀葉,綠色,可進行光合作用;另一種是鱗片葉,其內外表皮都由一層細胞構成,適于顯微鏡觀察.其外表皮紫色,適于觀察質壁分離復原,內表皮淺色,適于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狀況.觀察有絲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淺,無其他色素干擾;二是此處細胞處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進行分裂的細胞.試劑的選用及其在實驗中的作用,教材中都有明確說明,備考時要善于總結和歸納.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四川卷參考版) 題型:選擇題
有人從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種生長素類似物,分別測試三種類似物的不同濃度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右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乙和丙對萵苣幼根生長的影響均有兩重性
B.在0~20ppm范圍內,甲對萵苣幼根的促進作用大于丙
C.乙的濃度大于20ppm后,對萵苣幼根生長起抑制作用
D.據圖推測,用30ppm的甲處理萵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與每個五碳糖直接相連的堿基有1個 | |
B. | 能構成一個完整核苷酸的是圖中的a和b | |
C. | 各核苷酸之間是通過化學鍵③連接起來的 | |
D. | 若該鏈為脫氧核苷酸鏈,從堿基組成上看,缺少的是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1% | B. | 42% | C. | 48% | D. | 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