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某一食物網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通過過程①,碳由無機環境中的________轉變成綠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__。
(2)若上圖1中過程②越復雜,則該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________。設過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間有如上圖2所示的關系,若E種群的能量為5.8×109 kJ,B種群的能量為1.3×108 kJ,D種群的能量為1.5×108 kJ,能量傳遞效率為10%,則A種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
(3)過程④表示________作用。參與過程④的生物與同區域中的動、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構成了________。
(4)由上圖1可見,碳循環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伴隨著物質循環進行的能量流動具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O2 有機物 (2)高 3×107 (3)分解者分解 群落 (4)帶有全球性的循環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1)無機環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過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進入生物群落;
(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復雜,其抵抗力穩定性越高:A種群能量來自于C,C的能量來自E,E為生產者,其固定的太陽能被B、C、D同化,其中B、D種群能量分別是1.3×108 kJ與1.5×108 kJ,因此C種群同化能量為:C=5.8×109 kJ×10%-1.3×108 kJ-1.5×108 kJ=3×108 kJ,因此A種群的能量是3×108×10% kJ;(3)過程④表示分解者分解作用,分解者與動、植物共同構成了群落;(4)碳循環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食物網。請據圖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 的形式進行流動。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是 作用; 無機環境中碳的來源有 (填數字序號)。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 的功能特點。
(4)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2,其中鷹和蛇的關系為 。若鷹體內有機物增加15克,假設鷹從各條食物鏈中獲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7分)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減排協議。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食物網。請據圖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 的形式進行流動。無機環境主要以 形式存在。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是 作用;無機環境中碳的來源有
(填數字序號)。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 的功能特點。
(4)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2,其中鷹和蛇的關系為 。若鷹體內有機物增加15克,假設鷹從各條食物鏈中獲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安徽省馬鞍山市高二下學期期中素質測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6分) 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食物網。請據圖回答:(每空1分)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 的形式進行流動。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是 作用; 無機環境中
碳的來源有 (填數字序號)。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可以體現生態系統有 的功能特點。
(4)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2,其中鷹和蛇的關系為 。鷹占有 個營養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湖北省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7分)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減排協議。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食物網。請據圖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 的形式進行流動。無機環境主要以 形式存在。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是 作用;無機環境中碳的來源有
(填數字序號)。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 的功能特點。
(4)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2,其中鷹和蛇的關系為 。若鷹體內有機物增加15克,假設鷹從各條食物鏈中獲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江蘇南通通州區名校高三聯考試卷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減排協議。下圖1為碳循環示意圖,圖2為食物網。請據圖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內以____的形式進行流動。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途徑①____作用;無機環境中碳的來源有____(填數字序號)。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主要體現了生態系統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點。
(4)若②中的種群及相互關系如圖2,其中鷹和蛇的關系為_______。若鷹體內有機物增加15克,假設鷹從各條食物鏈中獲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