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生物研究小組在密閉恒溫玻璃溫室內進行植物栽培實驗,連續48小時測定溫室內CO2濃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圖所示曲線(整個過程呼吸速率恒定),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植物呼吸速率與光合速率相等的時間點有3個
B.綠色植物CO2吸收速率達到最大的時刻是第45小時
C.實驗開始的前24小時比后24小時的平均光照強度弱
D.實驗全過程葉肉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是線粒體和葉綠體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1.(9分)分光光度計可以用來測定色素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能力,其顯示屏的讀數反映了光的強度。有人利用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葉綠素對綠光和藍光的吸收情況,結果如下。
(1)葉綠體的____________上含有色素,提取色素需要使用____________。
(2)上述實驗表明葉綠素對____________光吸收率低,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
(3)生物學家將棱鏡產生的光譜投射到一段水綿上,并在水綿的懸浮液中放入好氧細菌,一段時間后好氧細菌的分布如右圖所示。結果顯示好氧細菌聚集在____________區域,原因是____________。
(4)在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水綿正常進行光合作用時突然停止光照,在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化合物含量的變化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9.科研人員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對番茄品種甲和乙光合作用的影響。請回答問題:
⑴據圖1分析,比較甲、乙兩種番茄,土壤含水量對它們的光合作用速率影響______。土壤含水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70%時,土壤含水量不成為限制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為進一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員測定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條件下番茄葉片的氣孔導度(氣孔開放程度)和胞間CO2濃度。結果如圖2。
①綜合圖1和圖2分析,土壤含水量低于70%時,______的變化與番茄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相似。
②隨著土壤含水量降低,氣孔導度降低,胞間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漸升高,對此有兩種不同觀點:觀點一認為光合產物的______變慢,導致細胞內光合產物積累,阻礙了CO2吸收利用;觀點二認為水分虧缺導致葉綠體片層結構破壞,從而直接影響______反應,而且不能恢復。
⑶為驗證上述觀點,將培養在______條件下的番茄幼苗分為兩組,實驗組番茄幼苗進行______處理,對照組保持原有狀態。若實驗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______,則觀點二成立。
⑷為提高番茄的抗寒性,方便低溫儲運,科學家用______酶從比目魚DNA中獲取“抗凍蛋白基因”,構建______并導入番茄細胞,培育出轉基因抗凍番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14分)下圖是某田鼠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請回答:
(1)標志重捕法調查田鼠種群數量時,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標記后_________,一定時間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標記的有95只。則該種群大小的估計值為_________只。由于被捕過的田鼠較難再次被抓,估計值會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實際種群數量。
(2)第1~6年,該地區采用了垃圾處理、投放鼠藥等整治手段,田鼠種群數量大幅下降。這種干預屬于種群數量的_________性調節因素。該田鼠種群在第2~6年地環境容納量約
為_________(填“1500”或“4800”)只。
(3)該種群增長方式屬于_________增長。第8年地種群數量從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慮遷入和遷出),則自然增長率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5.黃花刺茄是具有很強的耐貧瘠和耐干旱特性的草本植物,原產北美洲,我國于1981年首次發現該物種入侵,目前已在多省區有分布,對本地物種造成危害。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A.黃花刺茄可以增加入侵地的物種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
B.荒地、路邊、棄耕地、過度放牧的草地,黃花刺茄可取得優勢地位
C.控制黃花刺茄的方法主要有化學防治和人為鏟除,化學防治最好
D.導致黃花刺茄在入侵地呈J型瘋長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發生了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16分)黑腹果蠅的翅型有很多種,實驗常用的有長翅、小翅和殘翅,其中長翅(翅較長)為野生型,小翅(翅較短)和殘翅(幾乎沒有翅)均為突變型,且對長翅均為隱性。現用純種小翅果蠅和純種殘翅果蠅進行如下雜交實驗。
(1)由雜交一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對同染色體上,翅型的遺傳符合定律。由上述雜交結果推測小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染色體上。
(2)分析可知,雜交二F2中殘翅雄蠅的基因型有_____種,F1雌蠅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
(3)判斷果蠅控制某個性狀的基因是否純合通常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但此方法不能確定雜交二F2中殘翅雌蠅的小翅基因是否純合。科研人員在進行雜交二實驗時,選擇了同一條染色體上存在小翅基因和______________(填“直剛毛G”或“卷剛毛g”)基因的雌果蠅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假設兩對基因不發生交換)。若F2中殘翅雌蠅的剛毛性狀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則該果蠅的小翅基因一定純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9.
(16分)大花黃牡丹是我國西藏特有的瀕危植物,主要通過種子進行繁殖,其種子具有休眠特性。某實驗小組為探究解除其種子休眠的方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將大花黃牡丹種子分成五組,置于5℃冰箱保濕冷藏,分別保存0、20、40、60、80天后進行萌發測試。測試方法為,從各組處理結束開始測試,每5天統計各組種子的萌發率,共測6次,結果如圖A所示。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大花黃牡丹種子的萌發率越高,解除種子休眠的作用越強。
(2)將大花黃牡丹種子分成五組,分別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赤霉素溶液浸種2h,處理后種子萌發率如圖B所示。實驗中0mg/L赤霉素溶液的處理組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實驗的結果表明赤霉素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3)下表是大花黃牡丹葉片發育過程中,影響光合速率的相關指標變化。
葉片 | 發育情況 | 葉面積 (最大面積的%) | 總葉綠素含量(mg/g.fw) | 氣孔相對開 放度(%) | 凈光合速率 (μmolCO2/m2.s) |
A | 新葉展開前 | 21 | - | - | -2.9 |
B | 新葉展開中 | 85 | 1.1 | 56 | 1.7 |
C | 新葉展開完成 | 100 | 2.8 | 80 | 3.1 |
D | 新葉已成熟 | 100 | 11.3 | 100 | 5.9 |
注:“-”表示未測到數據
①B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較低,原因可能是:
Ⅰ:葉綠素含量低,導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反應產生的__________較少;
Ⅱ:由于__________,導致二氧化碳供應不足,從而使凈光合速率較低。
Ⅲ:除上述因素外,你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導致B葉片的凈光合速率較低。
②A葉片的凈光合速率為負值,是因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研究人員用克隆獼猴創建糖尿病模型并探索該病的治療方法。實驗過程如下:
將9只健康的克隆獼猴進行適應性飼喂2周后,隨機分為甲乙兩組。
甲:糖尿病模型組(6只) | 乙:正常組(3只) | |
飼喂 | 高糖、高脂的飼料和充足的飲水、水果,喂養4周 | 普通飼料和充足的飲水、水果 |
處理 | 靜脈注射30%的鏈脲佐菌素(糖尿病誘導劑) | 不做處理 |
采血 | 3天后空腹采血,以后每周采2次,連續12周 | 與甲組同時段空腹采血 |
處理 | A組:3只獼猴動脈注射一定量的干細胞懸液 B組:3只獼猴動脈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 不做處理 |
采血 | 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 | 與甲組同時段空腹采血 |
(1)實驗中對照組是___________。
(2)鏈脲佐菌素為一種廣譜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腫瘤作用,其副作用為破壞動物體內的___________細胞導致動物患上糖尿病。
(3)實驗中主要監測血液中四項基本指標:①___________、②血脂、③___________和C-肽等物質的含量變化。
(4)血液中C-肽含量變化是診斷糖尿病類型的重要依據。1分子某前體蛋白在細胞的________處合成后。通過內質網以小泡形式運輸到___________,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1分子③和1分子C-肽,然后以_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細胞外。
(5)飼喂12周后,收集乙組中某只獼猴24小時的尿液,經防腐處理后,取尿樣2毫升加入1毫升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試管中___________,空腹情況下乙組獼猴仍能使①維持在正常水平,其體液調節過程是:___________。
(6)實驗中采用干細胞移植的方法治療糖尿病獼猴。為追蹤干細胞成活、分化等情況,研究人員設計了巧妙的方法:選用正常雄性獼猴作供體,將干細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獼猴體內,干細胞中的___________作為追蹤的標記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