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實驗中都涉及到的操作是( )
①用花生子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
②用洋蔥內表皮細胞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③用黑藻葉細胞觀察葉綠體
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A.需制成裝片 B.需使用鹽酸
C.需使用酒精 D.需染色處理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三第三輪適應性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豌豆圓粒和皺粒的產生機理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以上實例說明,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B.皺粒這一性狀是插入外來DNA序列導致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C.由于淀粉分支酶基因發生突變,使得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進而不能利用蔗糖合成淀粉
D.豌豆的圓粒和皺粒屬于一對相對性狀,受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龍巖市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小組用氧電極法測定了溫度對發菜(一種藍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右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發菜細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適溫度
B.25℃時若增大光照強度,發菜的光合速率一定會增大
C.45℃時發菜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D.實驗表明,35℃是發菜生長的最適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通州區高三第二次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山區坡地因樹木過度砍伐而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為了治理環境,人們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右圖。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曲線所用的調查數據主要是采用樣方法得到的
B.在a年內,物種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種③比物種①、②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D.若氣候適宜,群落在c點后,灌木將持續占主導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唐山高三第三次模擬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9分)某一河流中有浮游植物a、b和浮游動物c、d四個優勢種群,其中c、d均能以a、b為食,且d又可以以c為食。請回答:
(1)研究人員將a和b兩個種群放在一起培養,在環境溫度為T1和T2條件下,測得種群數量的變化如A圖和B圖所示:
①a種群與b種群的關系是 。
②如果環境溫度是不穩定的,在一定頻率下發生T1、T2的交替變化,a種群數量隨時間的變化如C圖,試在C圖中畫出b種群數量的變化。
(2)由a、b、c、d四種生物可組成 條食物鏈。
(3)若大量捕殺c使其數量減少,則一定時間內會導致d環境容納量 (增加、不變、下降)。
(4)若河流周圍工廠少量排污后,河流仍能保持清澈,體現河流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的穩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蕪湖市高三畢業班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在某溶液中維持正常活性的離體神經纖維某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1顯示的是受刺激部位的膜內鈉離子含量變化趨勢。請據圖回答:
(1)圖中A點時,神經纖維膜內外的電位稱____________,刺激發生點是____________點對應的時刻,C點時鈉離子的跨膜方式為____________。若增加溶液中的鈉離子濃度,則D點會向____________移。
(2)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若突觸小泡釋放的某種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可導致突觸后膜神經元產生抑制。請在圖2中正確表示突觸后膜接受該遞質后的膜電位表現。
(3)醫學上常用一些藥物來影響神經沖動在突觸中的傳遞,從而造成神經沖動傳遞功能的改變。從理論上講,藥物可能讓突觸后膜持續興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2種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蕪湖市高三畢業班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硝化細菌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均無線粒體,兩者的生命活動均不需要氧氣
B.植物的根尖分生區細胞和動物細胞均無葉綠體,兩者都不能合成有機物
C.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均有細胞骨架,此結構具有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作用
D.肝臟細胞和胰腺細胞中均有溶酶體,被此結構分解后的產物都會排除細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巨桉原產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廣泛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適應性強和經濟價值高的特點。菊苣是生長在林下的高產優質飼用牧草。巨桉凋落葉分解過程中會釋放某些小分子有機物。為研究這些物質對菊苣幼苗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采集新鮮凋落的巨桉樹葉,與土壤混合后置于花盆中,將菊苣種子播種其中,出苗一段時間后,測定菊苣各項生長指標,結果見下表。
分組 | 凋落葉含量(g /盆) | 植株干重 (g /10株) | 光合色素含量 (mg /g) | 凈光合速率(μmolCO2 /m2/s) | C5形成C3效率(μmolCO2 /m2/s) | |
對照組 | 0 | 7.78 | 2.74 | 9.77 | 0.040 | |
實驗組1 | 30 | 3.60 | 2.28 | 7.96 | 0.040 | |
實驗組2 | 90 | 1.14 | 1.20 | 4.76 | 0.028 | |
(1)測定菊苣葉片光合色素含量時,常用 (試劑)提取光合色素。
(2)菊苣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C6H12O6)中的氧來源于原料中的 ,有機物(C6H12O6)中的氧經細胞有氧呼吸后到終產物 中。
(3)科研人員在菊苣幼苗中發現了一株葉黃素缺失突變體。將其葉片進行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和色素層析條帶分析(從上至下),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光吸收 ,色素帶 。
(4)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菊苣幼苗的凈光合速率 。在巨桉凋落葉含量低時(實驗組1),其釋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機物使 ,直接導致光反應減弱;在巨桉凋落葉含量高時(實驗組2),這些小分子有機物還能使 ,導致植物對 的利用下降,導致暗反應減弱。上述結果表明,巨桉凋落葉釋放的某些小分子有機物對菊苣幼苗的光合作用有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寧夏銀川市高三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牛奶是微生物生長的良好培養基。生鮮牛奶中的微生物情況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狀況,也影響奶制品的運輸和貯藏。牛奶在飲用前都要經過巴氏消毒,以殺死有害微生物。為檢測消毒前后牛奶中細菌含量變化情況,做如右圖所示操作。用無菌吸管從錐形瓶中吸取1mL生牛奶稀釋液至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混合均勻,如 :此再重復2次。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微生物培養操作過程中,為了防止雜菌污染,需對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 (消毒、滅菌),操作者雙手要進行清洗和 。除巴氏消毒外,還有 和化學試劑消毒。
(2)取最終的牛奶稀釋液0.1mL滴在培養基上進行涂布,選擇的涂布工具稱為_______,為防止雜菌污染,該工具應浸泡于酒精中,涂布前應________________。
(3)圖中所示方法為稀釋培養法,理想情況下,培養一段時間后可在培養基表面形成菌落。若用該方法培養設置了3個培養皿,菌落數分別為35個、33個、34個,則可以推測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細菌數為 個。運用這種方法統計的結果往往較實際值 (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