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森林中,當害蟲增加時食蟲鳥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受到抑制,這屬于生物群落內的負反饋調節 | |
B. | 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 |
C. | 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不存在負反饋調節 | |
D. |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一定限度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會迅速喪失 |
分析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扺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兩個方面.營養結構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強,而恢復力穩定性越差,負反饋調節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解答 解:A、在森林中,當害蟲增加時食蟲鳥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受到抑制,屬于生物群落內的負反饋調節,A正確;
B、生態系統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包括扺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兩個方面,B正確;
C、反饋調節不僅存在于一些動物激素的調節過程中,也存在于生態系統中.對于生態系統中,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都存在,C錯誤;
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當外界干擾因素的強度超過此限度時,自我調節能力會迅速喪失,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觀察葉綠體的實驗中,蘚類的葉片大,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鏡進行觀察 | |
B. | 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解釋屬于“假說-演繹法”的“提出假說” | |
C. | 達爾文的實驗證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長確實是某種化學物質引起的 | |
D. | 格里菲思的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轉化因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提出遺傳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 |
B. | 薩頓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
C. | 科學家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O2的來源 | |
D. | 科學家利用熒光標記的方法發現細胞膜為磷脂雙分子層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用解離液處理后的根尖分生區細胞 | |
B. | 用健那綠對線粒體進行染色后的細胞 | |
C. | 用吡羅紅和甲基綠處理后的口腔上皮細胞 | |
D. | 用質量分數為0.3 g/ml的蔗糖溶液處理過的洋蔥表皮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成都校級期末)葉綠體中呈黃綠色的色素是( )
A.葉綠素a B.葉黃素 C.葉綠素b D.胡蘿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仿真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春•當陽市期末)在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中所對應的含義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項目 | 灌草叢 | 針闊葉 混交林 | 常綠闊 葉林 | 針葉林 |
生產者固定有機物的量[t/(hm2•a)] | 17.43 | 116.61 | 150.81 | 55.50 |
總呼吸量[t/(hm2•a)] | 15.93 | 92.73 | 124.81 | 40.98 |
葉面積指數 | 2.48 | 11.28 | 17.76 | 6.63 |
植被干物質的量(t/hm2) | 6.65 | 377.52 | 398.57 | 184.74 |
A. | 該地區群落演替過程中,其葉面積指數逐漸減小 | |
B. | 該地區群落演替過程中,前期的干物質量增長迅速,后期增長緩慢 | |
C. | 四個群落中灌草叢和常綠闊葉林有垂直結構,其余兩個群落則沒有 | |
D. | 植被干物質的量只與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