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第(1)小題是關于青霉素發現的實驗研究,第(2)題是關于青霉素抗藥性的研究,請按要求回答
(1)下面是發現和研究青霉素的過程:
問題:在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發現青霉菌,在其周圍沒有細菌生長.沒有青霉菌的培養基內布滿了細菌. 假設: 實驗:把青霉菌放入培養液內培養,一段時間后除去青霉菌,并用這種培養液培養細菌,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 結果:這種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結論:青霉菌可產生一種阻止細菌生長繁殖的物質. |
①該實驗的假設是
.
②以上實驗還不足以論證以上結論,請在以上實驗的基礎上,補充相應的實驗方法.
.
(2)為了研究細菌對青霉素抗藥性形成的機理,有人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步驟1:取培養皿A,加入普通細菌培養基;
取培養皿B若干(分別記作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細菌培養基.
步驟2:將適量某種細菌培養液接種在培養皿A的表面,置于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培養基的表面會出現一些細菌菌落.
步驟3:用接種環將A上的某一菌落挑到盛有無菌液的錐形瓶中,蓋上瓶塞,劇烈震蕩錐形瓶以分散細菌.
步驟4 從錐形瓶中取一環菌液接種到B1上,將B1培養一段時間后,B1中一定部位出現了少量菌落.
步驟5:用接種環再在B1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種在B2表面,培養一段時間后,培養基表面又會出現較多菌落.
步驟6:再用接種環再從B2中的菌落上按一下,然后接種在B3表面,培養一段時間┉┉
如此繼續,直到接種至Bn上(如圖).

(實驗重復多次,每次實驗結束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
①微生物接種的方法很多,由“步驟2”可知,此步驟采用的可以是
法.
比較各培養皿中的細菌數的多少,可以間接通過計算培養皿中的
數來表示.
②培養皿A與培養皿B中的細菌相比,主要差異是
.
在微生物學上將B培養皿中的培養基稱為
培養基.
③如果B1中沒有菌落形成,實驗就無法進行下去.若要使實驗進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④從B1培養基至Bn培養基上的細菌菌落數越來越多,菌落也越來越大.請用達爾文理論解釋這種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