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生長的玉米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響了生長素的重新分配,根將向地生長,莖將背地生長。如圖是根、莖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yīng)曲線,每條曲線表示一個器官。其中表示莖的近地側(cè)的點應(yīng)為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特定的成熟細胞,如神經(jīng)細胞、精子等沒有細胞周期 | |
B. | 從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為止所需時間等于細胞周期大小 | |
C. | 選擇細胞分裂中期實際時間較長的細胞有利于觀察細胞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 | |
D. |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有明顯區(qū)別的細胞分裂時期是間期、前期和末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FTR基因缺失1個堿基對使mRNA少一個密碼子 | |
B. | CFTR基因突變后該DNA片段不再具有遺傳效應(yīng) | |
C. | 該基因突變前后分別以不同模板鏈控制合成CFTR | |
D. | 翻譯時,核糖體讀取到mRNA上的終止密碼時終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黑暗時O2吸收量/h | 5000勒克斯光照 O2釋放量/h | 20000勒克斯光照 O2釋放量/h | |
20℃ | 1.5mg | 2.5mg | 6.5mg |
10℃ | 0.5mg | 3.5mg | 5.5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H7N9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發(fā)生免疫反應(yīng)的某個階段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是吞噬細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細胞
B.經(jīng)過細胞①中溶酶體的處理,可以暴露病原體的抗原
C.該過程只出現(xiàn)在體液免疫過程中
D.物質(zhì)③最有可能是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圖示過程體現(xiàn)了它具有識別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特異性免疫發(fā)生的過程圖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A是吞噬細胞,其起源于造血干細胞
B.細胞③是T細胞,在體液免疫中可釋放淋巴因子
C.一種細胞②可識別多種抗原,并增殖分化為多種細胞⑥
D.注射疫苗主要是為了獲得細胞⑤和相應(yīng)的I,I在核糖體上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省上高二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示為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曲線,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當(dāng)環(huán)境溫度為25℃時,產(chǎn)熱量等于散熱量
B.當(dāng)環(huán)境溫度從25℃下降到10℃時,從時間t1到時間t2,散熱量增加是由于人體體溫與環(huán)境溫度的溫差增大的結(jié)果
C.時間t2以后,散熱量減少,這是體溫調(diào)節(jié)的結(jié)果
D.時間t3以后,產(chǎn)熱量小于散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請分析下表,回答有關(guān)實驗的問題。
組別 | 材 料 | 實 驗 條 件 | 觀察內(nèi)容 |
A | 大豆勻漿 | ___________試劑 | 溶液顏色 |
B |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 0.9%NaCl溶液、8%鹽酸、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 | 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C | 浸泡過的花生種子 | 清水、蘇丹Ⅳ、50%酒精 | 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
D | 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 蒸餾水 | 細胞吸水漲破 |
(1)A組實驗中,所使用是 試劑,該試劑的使用方法是 ,實驗結(jié)果是呈 色。
(2)B組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 ,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 ,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jié)合。
(3)C組實驗的目的是檢測花生種子中含有脂肪,可觀察到著色的小顆粒的顏色是 。50%酒精的作用是
(4)在實驗D中細胞吸水漲破后,可獲得細胞膜。實驗中以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為材料提取細胞膜的優(yōu)點是與其他的動物細胞相比,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年份比較項目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種子萌發(fā)數(shù) | 1000 | 970 | 700 | 500 | 440 |
幼苗數(shù) | 430 | 400 | 290 | 290 | 250 |
成熟株數(shù) | 350 | 240 | 210 | 220 | 190 |
A. | 北點地梅在這5年間的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 | |
B. | 1972年北點地梅個體間生存斗爭程度較1975年低 | |
C. | 1971年種子萌發(fā)至幼苗階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階段 | |
D. | 由于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5年間該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