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培養基 | 葡萄糖氨芐青霉素 | 葡萄糖、乳糖和氨芐青霉素 | |
含重組質粒的菌株 | 1號 | 2號 | 3號 |
不含重組質粒的菌株 | 4號 | 5號 | 6號 |
乳糖培養基 | 乳糖和氨芐青霉素 | |
含重組質粒的菌株 | 7號 | 8號 |
不含重組質粒的菌株 | 9號 | 10號 |
分析 原細菌是氨芐青霉素敏感型菌株,且不能利用乳糖,因此不能在4和5號培養基上生存;重組細菌含正常的乳糖操縱基因、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且能在以葡萄糖為唯一能源的培養基中生存,因此能在1、2、3和4號培養基上生存.
解答 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是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限制酶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若要提取限制酶,可選擇大腸桿菌,本實驗中使用限制酶的作用是在質粒DNA上進行切割.
(2)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時常采用感受態細胞法,即用Ca2+處理細菌,使細菌處于易于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態.由于葡萄糖是單糖,可被細菌吸收,確保細菌均能在此培養基中均能正常生長,因此該培養基以葡萄糖為能源.
(3)重組細菌含有乳糖操縱基因和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而且以葡萄糖為唯一能源,這樣的細菌在1、2、3和4號培養基中都能夠生存,但是未加入重組質粒的細菌不能在5、6號培養基中生存.
(4)如果在準備制作重組質粒時未使用DNA連接酶,則質粒不能在細菌中正常復制和表達,只能在1、4號培養基中生存.
(5)如果培養基中以乳糖為唯一能源,則含有重組質粒的細菌能利用乳糖,并能抵抗氨芐青霉素的作用;但未加入重組質粒的細菌不能利用乳糖且不能抵抗氨芐青霉素的作用,所以細菌能在7、8號培養基中長出菌落.
故答案為:
(1)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大腸桿菌(答出的生物屬于原核生物即可給分,只答原核生物不給分) 在質粒DNA上進行切割
(2)Ca2+?感受態
葡萄糖是單糖,可被細菌吸收,確保細菌均能在此培養基中均能正常生長
(3)C
(4)1號 4號
(5)C
點評 本題結合圖表,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驟,掌握各步驟的相關細節,能結合題中和表中信息準確答題,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秋•臨潁縣期中)在光學顯微鏡下,選用6倍目鏡和5倍物鏡觀察一個直徑為1mm的小圓點,則視野內所看到的小圓點( )
A.面積為30mm2
B.直徑約為30mm
C.面積擴大到原來的30倍
D.直徑約為1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嵩縣月考)下列有關生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霉菌、酵母菌都是真菌,都能進行有絲分裂,藍球藻、黑藻都是原核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都是分解者,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蘑菇、大腸桿菌都是異養生物,都有附著于內質網上的核糖體
D.黑藻、小球藻、發菜都有細胞壁,都含有DNA和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除草劑除草的原理是生長素濃度大于g時抑制生長 | |
B. | 若某植物幼苗表現出向光性,且測得向光面的生長素濃度為f,則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f小于g | |
C. | 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時間后表現出根向地性,測得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f,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應小于f | |
D. | 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產生頂端優勢現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可能大于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示說明乙酰膽堿的釋放方式為胞吐,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 | |
B. | 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體在反射弧中稱為效應器 | |
C. | 據圖可推知,人體血鈣低時出現抽搐的原因是突觸間隙Ca2+減少,影響神經遞質的釋放 | |
D. | 乙酰膽堿與肌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引起肌細胞收縮或舒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顯示在氧氣濃度大于0時,該微生物同時進行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 |
B. | 氧氣濃度為b時,如果二氧化碳量與酒精量之比為2:1,則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4:1 | |
C. | 圖中顯示隨氧氣濃度上升,有氧呼吸逐漸加強 | |
D. | 可以預測在氧氣濃度大于d時只存在有氧呼吸,且有氧呼吸強度一定會進一步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