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人體熱量主要來源于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 | |
B. | 寒冷時,人體主要以骨骼肌和肝臟產熱為主 | |
C. | 人體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 | |
D. | 寒冷時,毛細血管會舒張 |
分析 1、寒冷環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2、炎熱環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解答 解:A、人體熱量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有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變成熱能以維持體溫,小部分形成ATP,A正確;
B、寒冷時,人體主要以骨骼肌和肝臟產熱為主,B正確;
C、人體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汗液的蒸發、皮膚內毛細血管的散熱,C正確;
D、寒冷時,毛細血管會收縮,血流量減少,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在寒冷環境和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過程,屬于中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考沖刺(3)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問題:
圖1是葉綠體膜上磷酸轉運器及相關生理作用示意圖。磷酸轉運器是三碳糖磷酸與無機磷酸的反向轉運蛋白質,它可將三碳糖磷酸運至葉綠體外,同時按照1∶1 的反向交換方式將Pi運回至葉綠體基質中。在光合作用產物輸出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圖2是水稻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時內O2吸收量和釋放量的變化示意圖(單位:mg/h)A、B點對應時刻分別為6:00和19:00。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物質①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合成三碳糖磷酸的速率超過Pi轉運進葉綠體的速率,則不利于淀粉和③的合成,其中③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種)。
(3)通常情況下,脫離卡爾文循環的產物(三碳糖磷酸)可用于合成多種有機物,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種有機物是________________。
(4)據圖2,在此24小時內不能產生圖1中物質④的時段是________________,若適當增加植物生長環境中CO2的濃度,B點將向________(左/右)移動。
(5)測得該植物一晝夜的O2凈釋放量為300mg,假設該植物在24小時內呼吸速率不變,則圖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釋放量________(從“大于、等于、小于”中選填)300mg。
(6)植物體內與花、葉、果實的脫落有重要關系,且起到對抗生長素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無水乙醇可用于提取色素 | |
B. | 斐林試劑中的NaOH為CuSO4制造堿性條件 | |
C. | 檢測酵母菌培養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就能判斷其呼吸方式 | |
D. | 蝗蟲的卵巢是觀察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最佳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細胞結構 | 細胞壁 | 細胞大小 | 核膜 | |
a | 有 | 有 | 較大 | 有 |
b | 有 | 無 | 較大 | 有 |
c | 有 | 有 | 小 | 無 |
d | 無 | - | - | - |
A. | HIV病毒、根尖分生區細胞、口腔上皮細胞、大腸桿菌 | |
B. | 煙草葉肉細胞、肝臟細胞、藍藻、SARS病毒 | |
C. | 硝化細菌、肌肉細胞、洋蔥表皮細胞、煙草花葉病毒 | |
D. | 神經元、植物篩管細胞、藍藻、H1N5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糖尿病、腸炎 | B. | 糖尿病、胃炎 | C. | 腎炎、胃炎 | D. | 糖尿病、腎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植物細胞工程 | 動物細胞工程 | |
技術手段 | 植物組織培養、植物體細胞雜交等 | 動物細胞培養和融合等 |
特殊處理 | 酶解法去除細胞壁 | 胃蛋白酶處理得到細胞懸浮液 |
融合方法 | 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 | 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 |
典型應用 | 無病毒植物的培育、人工種子、種間植物雜交等 |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等 |
培養基區別 | 所用的糖必須為葡萄糖 | 所用的糖為葡萄糖且動物血清不可缺少 |
A. | 0 | B. | 1 | C. | 2 | D. |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個氨基酸可以脫水縮合為一個四肽,含有4個肽鍵 | |
B. | 葡萄糖進入人體組織細胞都需要載體蛋白并消耗能量 | |
C. | 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結構是由組織細胞中的基因控制的 | |
D. | 葡萄糖在癌細胞的線粒體中被徹底氧化分解并合成AT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成分 (mmol/L)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機酸 | 蛋白質 |
①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 | ④屬于細胞內液,因為其含有較多的蛋白質、K+等 | |
B. | 肝細胞中的CO2從產生場所擴散到②至少需穿過10層磷脂分子層 | |
C. | ②屬于血液,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 |
D. | ③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