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從土壤中分離能降解酚類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實驗過程。下列與該實驗相關內容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實驗中所用的培養基①②③④均屬于選擇培養基
B.通過圖中I、Ⅱ過程目的是增加目標微生物的數量
C.統計⑤處培養基中的菌落數并不一定代表接種到④上的活菌數
D.在⑤處培養基上能生長的一定是能降解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D
【解析】從混合物中分離某種微生物要用選擇培養基,利用該分離對象對某一營養物質有“嗜好”的原理,專門在培養基中加入該營養物質,從而使其成為一種“加富”培養基,可使該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數量上超過原有占優勢的微生物,以達到富集培養的目的,用于“加富”的一些物質主要是一些特殊的碳源和氮源。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的原理,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活細菌。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設置3~5個平板,選擇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此,統計結果一般用菌落數而不是活菌數來表示。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其它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進行生長繁殖,所以在選擇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不一定是所選擇的微生物。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1·山東煙臺一模)下圖是工業上利用微生物由纖維素生產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請回答相關問題。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環節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 的土壤環境中,要從土壤中分離獲取這種微生物,應采用具有 的培養基,培養基中的碳源為 。為了篩選出微生物,還應向培養基中加入 染料。
(2)從生物體提取的酶首先要檢測 ,以便更好地將酶用于生產實踐,衡量此酶這一指標可用 表示。在生產糖液的過程中,為了使酶能夠被反復利用,可采用 技術。
(3)生產中可以滿足④環節的常見菌種是 ,④過程要注意對接種器材進行 。為了確保⑤環節成功,后期的發酵裝置要保證 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上海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微生物的問題。
1.下圖是細菌純化培養過程中劃線接種的培養結果。圖中在 (填圖中編號)區域出現了單個菌落,產生每個菌落的最初細菌數目是 個細菌。據圖分析,在培養基上劃線接種時,劃線的順序依次是 (用編號表示)。
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養基成分,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編號 |
成分 |
含量 |
編號 |
成分 |
含量 |
① |
粉狀硫 |
10g |
② |
(NH4)2SO4 |
0.4g |
③ |
K2HPO4 |
4g |
④ |
MgSO4 |
9.25g |
⑤ |
FeSO4 |
0.5g |
⑥ |
CaCl2 |
0.5g |
⑦ |
H2O |
100mL |
|
|
|
(1)上述培養基所培養微生物的同化作用類型是 ,判斷依據是
(2)若培養從土壤中分離出來的自生固氮菌,該培養基成分如何調整? ,依據是
(3)若表中培養基用于觀察菌落形態,應增加的成分是 。
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無機鹽和水的條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長,還需要在培養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 。下列選項中屬于該類物質的有( )(不定項選擇)
A.某些維生素 B.某些氨基酸 C.酶 D.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從土壤中分離能降解酚類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實驗過程。下列與該實驗相關內容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中所用的培養基①②③④均屬于選擇培養基
B.圖中I、Ⅱ過程實現了對目標微生物的稀釋
C.統計⑤處培養基中的菌落數并不一定代表接種到④上的活菌數
D.在⑤處培養基上形成菌落的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為異養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安徽省知名省級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統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從土壤中分離能降解酚類化合物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實驗過程。下列與該實驗相關內容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實驗中所用的培養基①②③④均屬于選擇培養基 |
B.通過圖中I、Ⅱ過程目的是增加目標微生物的數量 |
C.統計⑤處培養基中的菌落數并不一定代表接種到④上![]() |
D.在⑤處培養基上能生長的一定是能降解對羥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