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某些概念的描述,錯誤的是
A.一個種群中某個體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庫
B.基因頻率指在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
C.同一物種的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造成地理隔離
D.共同進化可以發生在不同種生物之間,也可以發生在生物與環境之間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東臺市高二12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描述生理現象的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甲代表種群,a為能量輸入,則b、c可分別代表散失的熱量和儲存在ATP中的能量
B.若甲代表人體下丘腦,a為血漿滲透壓下降,則b、c可分別代表產生渴覺和尿液減少
C.若甲代表人體B淋巴細胞,a為抗原刺激,則b、c可分別代表效應B細胞和記憶B細胞
D.若甲代表棉鈴蟲種群,a為誘捕雄蟲,則b、c可分別代表性別比例失調和種群密度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2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1分)研究發現在促進生長的濃度范圍內,相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進作用不同。為了探究生長素類似物A和IAA的促進作用是否存在差異,實驗小組同學以小麥胚芽鞘為材料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實驗步驟:
第1步:取生長狀況完全相同的小麥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mm,然后浸入蒸餾水中1 h。
第2步:選取處理過的胚芽鞘,每10條為一組分別放入________________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A溶液(甲組)和IAA溶液(乙組)中。
第3步:避光且溫度保持在25℃條件下培養24 h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并求兩組胚芽鞘長度的________________。
(2)預測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生長素類似物A促進生長的作用大于IAA。
②③……略
(3)實驗分析:
①實驗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段浸泡在蒸餾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組胚芽鞘要10條,而不是1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一系列濃度梯度的IAA溶液處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發現有兩個不同濃度的IAA培養液培養的胚芽鞘的平均長度相同,請根據生長素作用的特性,解釋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2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月季作為實驗材料進行NAA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驗證實驗中,預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通過預實驗可以確定實驗濃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間
B.NAA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4ppm
C.該實驗處理枝條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NAA不屬于植物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2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方框甲代表大腦皮層,乙代表脊髓神經中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e為感受器,a為效應器
B.當有刺激作用時,發生先縮手后產生痛覺的現象,說明縮手中樞位于乙方框處;痛覺中樞位于甲方框處
C.受到刺激時,神經纖維d處膜外的電位變化是由負電位變為正電位
D.由甲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引起乙的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2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高中生物實驗中實驗材料、試劑的使用及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用甲基綠染液單獨對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染色,觀察細胞內DNA的分布
B.用蒸餾水對豬血細胞稀釋處理后,進行體驗細胞膜制備實驗
C.用蘇丹III對花生組織切片進行染色,可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
D.用卡諾氏液對低溫處理的根尖進行固定后,直接進行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2月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出芽’’產生的一種重要細胞器。溶酶體的pH在4.8左右,比細胞質基質中的pH(7.0—7.3)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溶酶體的形成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B.溶酶體膜能主動運輸H+進入溶酶體內
C.被溶酶體分解后形成的產物,可以為細胞提供營養
D.硅肺的形成是由于肺部細胞溶酶體缺乏分解硅塵的酶,硅塵在肺泡積累,從而導致肺的功能受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天津市和平區高三下學期第一次質量調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德國小蠊(二倍體)是常見的室內昆蟲,由于長期使用殺蟲劑,其抗藥性增強,請回答下列問題。
(1)長期使用殺蟲劑,發現滅蟲效果越來越差,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解釋是 。
(2)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抗藥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變成抗性基因s導致的,科學家檢測德國小蠊是否具有s抗性基因,先用 技術將其擴增,再用 技術進行檢測。
(3)德國小蠊的性別決定為XO型,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雄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O(體細胞僅含有1條X染色體)。某正常德國小蠊,體細胞中有23條染色體,則該個體的性別是 ;下圖表示該個體減數分裂過程示意圖(表示部分染色體,含性染色體),則符合該個體分裂過程的選項是 。
(4)隨機取樣的德國小蠊個體中,ss個體數為6,SS個體數為26,Ss個體數為18。則抗性基因頻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二模沖刺交流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轉移途徑
B.遺傳學家采用假說一演繹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C.采用模型建構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人體內血糖的調節機制
D.用樣方法和取樣器取樣法可分別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和土壤動物的豐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