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動物生態學家在對某地區一些經濟動物調查后所得的結果,請據表回答:?
(1)該地區生活著 種經濟動物,即表中的 。?
(2)分布最廣的是物種 ,該物種分布在該地區的 個區域中,形成了
個 。它們之間可能存在 隔離,不存在 隔離。?
(3)科學家們進一步用 法調查了第 號區域群落的各動物的種群密度,發現它們的種群密度有一定密度梯度,A的種群密度最小,還發現了各物種間存在著食物關系,且A處于最高營養級。科學家們根據上表和進一步的調查資料推出了各動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是: 。這一結果符合生態系統中 的一般規律。在這些動物所在的生態系統中, 動物有可能是草食動物; 動物有可能是雜食動物; 動物有可能是肉食動物。?
(4)如果第(3)問中的食物關系成立的話,且排除其他動物的影響,那么表中 號區域的 動
物就沒有天敵,造成這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是: 。?
A.人為引進 B.大量捕殺天敵?
C.該動物遷入 D.它屬于猛禽(獸)類?
E.該區域為自然保護區?
(5)用恰當的生物學名詞取代表中的甲、乙和丙。?
甲: ;乙 ;丙: 。?
(1)四 A、B、C、D (2)D 四 四 種群 地理 生殖 (3)標志重捕 三 B→C→D→A 能量流動 B A、B、C、D A (4)四 B A、B、C (5)群落 種群 物種?
(1)表中的A、B、C、D代表四種不同的生物物種,一、二、三、四、五代表不同的區域,表中各小項分別對應為四個物種的不同種群,即每一個物種都有數個不同的種群。(2)從表中可以看出,D物種有四個種群,所以它的分布是最廣的。由于這四個種群屬于同一個物種,因此它們之間雖然存在著地理隔離,但是不存在生殖隔
(3)調查動物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標志重捕法,由于第三區域中四個物種都有,所以調查的區域為第三區域;根據經驗,存在著食物關系的動物之間分布區域最為接近,且A的種群密度最小并處于最高營養級,我們可以從A開始逆向推測,可知食物關系為:B→C→D→A。B的營養級最低,可能是草食動物;這幾種動物都有可能是雜食動物;A分布的區域內都有D分布,所以A動物有可能是肉食動物。(4)B的營養級最低,由于四號區域內沒有其他的動物,所以它沒有天敵;可能原因是:它是遷入或人為引進的物種,也可能是它的天敵被大量捕殺了。(5)根據分析,不難推測出甲是群落,乙是種群,而丙代表不同的物種。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高考生物二輪復習新課標專題限時訓練:專題13 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題型:071
某生態學家曾對某地農田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進行調查,并對其中的“植物→田鼠→鼬”這一食物鏈進行了能量流動分析,得到下表相關數據。請回答:
注:NP(凈同化量)=GP(總同化量)-R(呼吸量)。
(1)表中Ⅱ所代表的動物是________,其呼吸產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
(2)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的凈同化量與總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該食物鏈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該數據不在10%~20%這一范圍,原因是________。
(4)下表為該生態學家對農田生態系統中生活在同一區域內的兩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后,得到的統計數據(株/100 m2):
根據該統計數據,請畫出甲、乙兩種群第一年至第四年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柱形圖(以時間為橫軸,種群數量為縱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屆福建省寧德市高三普通高中畢業班質量檢查(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Ⅰ、Ⅱ題:
I. 植物A有一個很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夜間氣孔開放,吸收的CO2生成蘋果酸儲存在液泡中(如圖一);白天氣孔關閉,液泡中的蘋果酸分解釋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圖二);植物B的CO2利用過程如圖三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卻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沒有光照,光反應不能正常進行,不能為暗反應提供所需的 ,白天植物A進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來源有 和 。
(2)某課題組為驗證上述植物A和植物B夜晚生理代謝的差異,利用左下裝置設計實驗。請補充下表有關內容(實驗前檢測空氣中CO2的濃度)
(3)實驗1h后反應瓶內CO2 濃度的變化是 變量。
Ⅱ. 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奧德姆在農場的荒地上用含32P的溶液噴灑于雜草上,然后定時檢測生物體內32P的出現順序,以研究該荒地中幾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已知甲、乙為動物,丙是一種腐生細菌,如圖所示。
(1)若甲、乙之間存在捕食關系,則捕食者應是 生物。
(2)該荒地經過一段時間后,生態系統的物種豐富度將 (增大/減小),該生態系統的 穩定性逐漸提高,發生在該生態系統的演替屬于 。
(3)調查該荒地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常用 的方法進行采集。采集的小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 溶液中,有些小動物用肉眼難以識別,可借助 進行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山東菏澤高三3月模擬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態學家對某池塘進行能量流動調查,下表是此生態系統第一、第二、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分析表(單位:J·hm-2·a-1)。請回答下列問題: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該池塘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 。
(2)分析表中數據,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值為______ J·hm-2·a-1,第一營養級能量中,能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是_______ J·hm-2·a-1,第二營養級和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若糞便迅速被分解,肉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表中_______營養級GP的一部分。
(3)池塘中每種生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地與其他生物進行著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種生長迅速的外來魚入侵該池塘生態系統,導致該池塘生物?? ? ?? 下降,若干年后發現本地某肉食性魚生長速度明顯比之前加快,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在_______的作用下導致該肉食性魚種群的_________發生定向改變。
(5)人工生態系統在群落演替的???? ???????? 和? ???????????? ? 上與自然生態系統有很大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生態學家曾對某地農田生態系統的群落結構進行調查,并對其中的“植物→田鼠→鼬”這一食物鏈進行了能量流動分析,得到下表相關數據。請回答:
食物鏈環節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注:NP(凈同化量)=GP(總同化量)-R(呼吸量)。
(1)表中Ⅱ所代表的動物是 ,其呼吸產生的能量用于 。
(2)第一營養級與第二營養級的凈同化量與總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
(3)該食物鏈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該數據不在10%~20%這一范圍,原因是 。
(4)下表為該生態學家對農田生態系統中生活在同一區域內的兩種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調查后,得到的統計數據(株/100m2):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甲種群 | 550 | 350 | 167 | 39 |
乙種群 | 55 | 120 | 380 | 400 |
根據該統計數據,請畫出甲、乙兩種群第一年至第四年種群數量隨時間變化的柱形圖(以時間為橫軸,種群數量為縱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