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1)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2)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解答 解:(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運載體是質粒、動植物病毒和噬菌體,其中最常用的載體是質粒;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包括啟動子、終止子、目的基因和標記基因等.
(2)選擇的限制酶應在目的基因兩端存在識別位點,但BamHⅠ可能使質粒中的啟動子丟失,因此只能選BclI和HindⅢ兩種限制酶切割.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常用感受態細胞法,即用Ca2+處理,使其處于感受態,以利于吸收周圍環境中的DNA分子.
(3)了篩選出轉入了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根據質粒上的抗性基因,應在篩選平板培養基中添加四環素.PCR技術要求兩種引物分別和目的基因的兩條單鏈結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鏈,故所用的引物組成為圖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
故答案為:
(1)質粒 目的基因和終止子
(2)BclI和HindⅢCa2+感受態
(3)四環素 引物甲和引物丙
點評 本題結合基因結構圖和運載體結構圖,考查基因工程的技術和原理,重點是限制酶和DNA連接酶,要求考生認真分析圖1和圖2,能根據圖中和表中信息選擇合適的限制酶,準確判斷使用DNA連接酶連接的結果,再運用所學的知識答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中,濾液呈淡綠色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時未加碳酸鈣 | |
B. |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無法看到一個完整的分裂過程的原因是細胞已死亡 | |
C. |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中,若觀察到細胞壁與原生質層分開,說明細胞正在質壁分離 | |
D. | “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若保溫時間過短或過長,上清液的放射性都會較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程①與糖蛋白的加工有關 | B. | 過程②不能發生在根尖分生區細胞 | ||
C. | 過程③發生在葉綠體內膜上 | D. | 過程④發生在線粒體外膜和內膜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限制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 | B. | Taq酶可用于基因擴增(PCR) | ||
C. | DNA連接酶只用于DNA拼接重組 | D. | 纖維素酶可用于植物體細胞雜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圖中小鼠體內能分離出活的S型菌和R型菌 | |
B. | 甲圖中小鼠體內的S型菌是由R型菌轉化而來的 | |
C. | 乙圖中如果噬菌體和細菌混合后不經過攪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減弱 | |
D. | 乙圖中噬菌體被標記的成分是蛋白質,所以沉淀物中完全沒有放射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長素與乙烯可以相互轉化 | |
B. | 乙烯抑制生長素的合成 | |
C. | 生長素與乙烯的化學本質相同 | |
D. | 較高濃度的生長素可能會誘導乙烯的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 |
B. | 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每條染色體上都有若干個基因 | |
C. | 科學家利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 |
D. | 摩爾根等人首次通過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的生物以及同一生物體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含水量不同 | |
B. |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 |
C. | 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 |
D. | 抗凍植物的細胞通常含自由水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