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培養液要經過滅菌處理 | |
B. | 取樣計數前,必須先搖勻培養瓶中的培養液 | |
C. | 如果培養液中酵母菌過多,難以計數,應先稀釋 | |
D. | 壓在血細胞計數板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不在計數范圍內 |
分析 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很多:營養物質的量、溫度、PH、溶氧量等.
酵母菌種群密度調查方法:抽樣檢測方法--顯微計數.
相關注意事項:
(1)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邊線上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
(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
(3)結果記錄最好用記錄表.
(4)每天計數酵母菌量的時間要固定.
(5)培養和記錄過程要尊重事實,不能主觀臆造.
解答 解:A、在實驗過程中,必須要對培養用具和培養液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以避免雜菌污染,影響實驗結果,A正確;
B、抽樣檢測時,吸取培養液計數前要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B正確;
C、到培養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大量增多,為了方便對酵母菌計數,應先稀釋培養后期的培養液,然后再在顯微鏡下計數,C正確;
D、對于壓在小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應該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綠色植物 | B. | 各種動物 | C. | 生產者 | D. | 微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島社鼠數量超過50只后均開始下降,說明環境容納量均為50只 | |
B. | 兩島6月到7月期間社鼠的自然增長率大于O | |
C. | 在6月之后B島社鼠數量下降快的影響因素是種間競爭 | |
D. | 兩島的社鼠長期地理隔離,會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操作步驟:取材→解離→染色→漂洗→壓片→觀察 | |
B. |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也可在酸性條件下使橙色的重鉻酸鉀變成灰綠色 | |
C. | 蛋白質鑒定:將適量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漿樣液中→觀察 | |
D. | 用黑藻葉片進行觀察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不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內容 | 分析 |
A | 組織中脂肪的鑒定 | 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 |
B |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 鹽酸作用:解離根尖的同時也為染色創造酸性環境 |
C | 調查菊葉上蚜蟲的種群密度 | 可采用標志重捕法 |
D |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 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②③④表示三種不同的RNA分子,含有密碼子的是② | |
B. | 甲乙兩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只有乙 | |
C. | 據乙過程分析,圖中的翻譯方向是從左往右 | |
D. | 在有絲分裂的分裂期能發生的過程是甲和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生物 | Ai | Bi |
浮游植物(A1,B1) | 9000 | 8100 |
浮游動物(A2,B2) | 700 | 600 |
雙翅目幼蟲(A3,B3) | 150 | 120 |
搖蚊(A4,B4) | 1000 | 9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Ⅰ過程中細胞內可能含有四個染色體組 | |
B. | 細胞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發生在Ⅰ、Ⅲ過程 | |
C. | 一個A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C細胞有4種基因型 | |
D. | 該過程發生在哺乳動物睪丸的曲細精管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