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某草原生態系統一條食物鏈a→b→c中,各種群對能量的同化、利用、傳遞等數量關系如下表。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
為150000百萬千焦,但其中149875百萬千焦的能量未被生產者固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單位:百萬千焦)( )
A.種群a、b、c構成了該生態系統的生物群落
B.種群b個體數量的變化只是由于種群c對其有選擇捕食的結果
C.能量從b到c的傳遞效率為12%
D.種群a的凈同化量為59.5百萬千焦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1. 如圖為神經—肌肉連接示意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刺激圖中的肌肉,電流表的指針將偏轉2次
B. 刺激M點引起的肌肉收縮不屬于反射
C. 興奮傳到突觸后膜時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
D. 刺激N點電流表指針只發生1次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9.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樹冠迅速生長,繁殖能力強,植株覆蓋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點為圓心向外擴散,劃分出薇甘菊入侵區、群落交錯區和本土植物區三類樣區。在薇甘菊入侵區,薇甘菊覆蓋度大于90%,入侵年齡在5年以上;群落交錯區,薇甘菊與當地植物競爭生長,薇甘菊的覆蓋度在10%~30%,入侵年齡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區沒有薇甘菊生長,優勢種群為本土植物,其覆蓋度大于80%。下表為不同樣區(取土樣的數量、體積相同)中小型土壤動物的個體數量和類群數統計結果。請分析回答:
(1)從表中數據可知,在不同樣區捕獲到的中小型土壤動物個體數量不盡相同,動物個體數量最多的樣區是__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對中小型土壤動物的________變化影響不大,而對土壤中動物的________變化影響較大。
(2)在該生態系統的成分中,薇甘菊屬于________,土壤中的小動物屬于__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植物大量死亡會使該生態系統中________的數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等的一系列變化稱________。
(4)經研究發現一種叫田野菟絲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營養并將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蓋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明顯增加,田野菟絲子不會致死其他植物。使用田野菟絲子對付薇甘菊十分奏效。田野菟絲子與薇甘菊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這種關系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3. 如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數量增長曲線,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曲線a
B.若地球環境對人類種群的容納量(K)為110億,則全球最適的人口數量為55億
C.資源或空間有限是曲線b與曲線a產生差別的主要原因
D.如果環境條件惡化下去,人口增長趨勢將表現為曲線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農場中種植著糧食作物、果樹,飼養著家禽、家畜等。運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下列措施不屬于此項原理的是( )
A.圈養家畜,散養家禽
B.施放過量的性引誘劑,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
C.延長家禽的光照時間,提高產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如圖是某人工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圖解[能量單位為J/(cm2·a)],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_固定的太陽能,圖中A代表________。
(2)植食性動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傳遞到肉食性動物體內。
(3)草魚以水草為食,白鰱以綠藻和水草為食,草魚與白鰱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調查魚塘中草魚的種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
法。
(4)由于食性不同,魚塘中魚類等生物具有分層現象,群落的這種空間結構稱為________。
(5)該生態系統具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________三個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魚塘”,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體現的生態學基本原理是實現了對能量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泡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的一種食品,但是泡菜中卻含有亞硝酸鹽。當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總量達到0.3~0.5 g時,會引起中毒;達到3 g時,會引起死亡。我國衛生標準規定: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在醬菜中不得超過20
mg/kg。膳食中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在人體內以“過客”的形式隨尿液排
出,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胺。針對泡菜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的事實,某中學生物活動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不同食鹽濃度和發酵時間對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影響。
請補充實驗設計的空缺內容:
(1)制作泡菜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測量指標及方法:亞硝酸鹽與某些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后形成________色染料。先使泡菜樣品及一系列已知濃度的亞硝酸鹽溶液分別與化
學物質發生顯色反應,然后通過____________顏色,可以估測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3)確定濃度梯度:經過查找資料和初步實驗,發現當食鹽濃度為3%以下時,制作的泡菜容易發生腐敗,而當食鹽濃度在8%以上時,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為咸菜。因此,分別設計了3%、5%、7%的食鹽濃度梯度來制作泡菜。
(4)選擇實驗材料:紅蘿卜和白蘿卜,哪種更適合于用做實驗材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泡菜:將實驗材料分成3組制作泡菜,除了實驗材料的重量相同外,還要保證每組泡菜的______________相同。
(6)從第三天開始,定期測定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請幫助該小組設計一個用于實驗記錄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1.許多植物含有天然香料,如薄荷葉中含有薄荷油。現用薄荷葉提取薄荷油。回答問題:
(1)薄荷油是揮發性物質,提取薄荷油時應選用________(鮮、干)薄荷葉作原料,其原因是________。
(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時,采用的溶劑是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
(3)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薄荷油時,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鈉的作用是________。常用于分離油層和水層的器皿是________。分離出的油層中加入無水硫酸鈉的作用是________,除去固體硫酸鈉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5. 圖1表示抗體的基本結構,VL是輕鏈可變區,VH是重鏈可變區。不同抗體可變區不同。雜交瘤技術的出現使抗體的制備進入了單克隆時代,而20世紀90年代發明的噬菌體抗體庫技術為單抗的制備開辟了全新領域。圖2是人源性噬菌體抗體生產過程流程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運用雜交瘤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主要利用了雜交瘤細胞________特性。
(2)在免疫過程中,需要向健康人體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復注射一次,重復注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程①使用了RT-PCR技術,與常規PCR技術相比較,RT-PCR增加了________過程。RT-PCR過程中,研究者為了僅使人體抗體基因得到擴增,應以________作為引物。
(4)為了使④過程成功率更高,應該使用________處理大腸桿菌。
(5)從人源性噬菌體抗體生產過程分析,含抗體基因片段最終需要整合到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