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表示某植物體細胞的一個細胞周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核膜、核仁的解體應發(fā)生在A時期
B.B時期可發(fā)生基因突變,A時期可發(fā)生基因重組
C.染色體和染色質的相互轉化在B時期發(fā)生
D.秋水仙素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其發(fā)揮作用于B時期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甘肅省蘭州市高三(下)診斷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某二倍體植物的花粉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處理,誘導篩選出植株A,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植株A自交之后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B.植株A能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可育配子
C.植株A的體細胞中含兩個染色體組,屬于二倍體生物
D.秋水仙素作用于細胞有絲分裂前期,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菏澤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雄性藍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敵的能力下降。但這一特性對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個體的交配機會增加,并使該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決定表現(xiàn)型的基因可以隨著生殖而世代延續(xù)
B.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傳
C.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保存對環(huán)境更適應的性狀
D.雌孔雀對配偶的選擇影響種群基因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菏澤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桃樹中,樹體喬化與矮化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與圓桃果形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關的兩組雜交實驗。
實驗(一):喬化蟠桃(甲)×矮化圓桃(乙)→F1:喬化蟠桃:矮化圓桃=1:1
實驗(二):喬化蟠桃(丙)×喬化蟠桃(丁)→F1:喬化蟠桃:矮化圓桃=3:1
根據(jù)上述實驗判斷,以下關于甲、乙、丙、丁四個親本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情況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菏澤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膜上存在著兩種運輸葡萄糖的載體SGLT1(主動運輸?shù)妮d體)和GLUT2(協(xié)助擴散的載體)。研究人員根據(jù)不同葡萄糖濃度下的運輸速率繪制如右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葡萄糖濃度極低時只通過主動運輸吸收
B.該實驗可以探究不同濃度葡萄糖條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
C.小腸絨毛細胞對葡萄糖的兩種運輸方式可同時進行
D.在較高濃度下,細胞主要依賴主動運輸來增大吸收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浙江蕭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測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研小組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對雌性小白鼠的影響,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組別 | 性比率(雌:雄) | 54日齡雌鼠性成熟率(%) | 雌鼠妊娠率(%) | 幼鼠存活率(%) |
低密度組 (8只/籠) | 1:1 | 100 | 75 | 92.9 |
3:1 | 100 | 63.6 | 91.4 | |
1:3 | 100 | 100 | 79.3 | |
高密度組 (40只/籠) | 1:1 | 90 | 70 | 87 |
3:1 | 80 | 46.7 | 71.4 | |
1:3 | 100 | 70 | 86.1 |
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影響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比率
B.實驗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強度無明顯差異
C.高密度偏雌性組的低妊娠率可能與性成熟延緩有關
D.偏雌性的性比率有利于該小白鼠種群數(shù)量的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浙江溫州3月普通高中選考科目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用不同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T2噬菌體分別侵染大腸桿菌,適當時間后對標記物質進行檢測,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是
A.3H標記
B.32P標記
C.35S標記
D.32P和35S標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