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圖示的生物進化的基本環節包括突變和自然選擇 | |
B. | 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NDM-1基因出現和該基因頻率增加 | |
C. | 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超級細菌”和人類發生了共同進化 | |
D. | 新生兒可通過接種相關的疫苗來避免感染超級細菌 |
分析 閱讀題干可知,該題的知識點是變異的特點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生物進化的實質,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隔離與物種形成,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先梳理相關知識點,然后結合題干信息進行解答.
解答 解:A、圖示的生物進化的基本環節包括突變為耐藥性和經過抗生素的自然選擇,A正確;
B、NDM-1基因出現與是否使用抗生素無關,是自發產生的,B錯誤;
C、使用抗生素的過程中“超級細菌”越來越難被殺死,人類的免疫力越來越強,它們之間發生了共同進化,C正確;
D、新生兒可通過接種相關的疫苗產生相關的記憶細胞和抗體來避免感染超級細菌,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物的變異、超級細菌的進化以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難度適中.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定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二倍體的細胞增殖過程中量變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結束會導致細胞內遺傳物質的量增加一倍
B.細胞內姐妹染色單體消失時,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且不應存在同源染色體
C.如1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了4種精細胞,則增殖過程很可能發生了交叉互換
D.如細胞內含有4個染色體組,則該細胞分裂的前一時期細胞內應存在四分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存在有間隙 | |
B. | 興奮由電信號轉變成化學信號,再轉變成電信號 | |
C. | 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需要消耗能量 | |
D. | 突觸前后兩個神經元的興奮是同步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 |
B. | 基因表達、器官、種群和生物圈都存在著穩態現象 | |
C. | 正常人體血漿中的水只來自人體內的組織液和淋巴 | |
D. | 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體只有體液調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丁中觀察有絲分裂部位是② | |
B. | 若秋天用綠葉做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只能分離到圖甲中色素帶1和2 | |
C. | 若細胞正處于圖丙所示狀態時,則細胞液濃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濃度 | |
D. | 圖乙是利用樣方法調查某植物的種群密度,此樣方內該植物種群密度為2.5株/m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只能對抗嵌有相應抗原-MHC復合體的細胞 | |
B. | 輔助性T淋巴細胞表面具有能與HIV結合的受體 | |
C. | 成熟B淋巴細胞的致敏必須有相應的抗原與膜抗體結合 | |
D. | 只有巨噬細胞才能呈遞抗原-MHC復合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汕頭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人類在預防與診療傳染性疾病過程中,經常使用疫苗和抗體。已知某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該病毒表面的A蛋白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產和抗體制備的流程之一如下圖:
(1)過程①代表的過程是 ,過程⑦的實驗技術名稱是 。
(2)過程③構建出的表達載體必須要含有 、 、 和目的基因等結構
。
(3)過程⑥發生的生理過程是 。
(4)生產藥物時可用微生物做受體細胞,那么④應采用 處理,使受體細胞處于 ,
從而將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藥物生產也可用乳腺生物反應器,那么④則應采用
的方法,從而將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
(5)對健康人進行該傳染病免疫預防時,可選用圖中基因工程生產的 作疫苗。對該傳染病疑似患者確診時,可以從疑似患者體內分離出病毒,與已知病毒進行 比較;或用圖中的 進行特異性結合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沉淀物、②沉淀物 | B. | ①上清液、②上清液 | C. | ①上清液、②沉淀物 | D. | ①沉淀物、②上清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