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體數量倍增發生在Ⅰ段 | B. | Ⅱ段可以看到桿狀的染色體 | ||
C. | 基因突變最可能發生于Ⅲ段 | D. | 細胞周期時長為14小時 |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表示肝細胞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其中Ⅰ段表示有絲分裂間期,進行DNA的復制;Ⅱ段包括分裂期,包括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段表示分裂末期,此時DNA平均分配給兩個子細胞,含量減半.
解答 解:A、染色體數目倍增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應為圖中Ⅱ段,A錯誤;
B、Ⅱ段為細胞分裂期,此時染色體高度螺旋化,因此可以看到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B正確;
C、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但在間期DNA分子復制時最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即最可能發生于圖中Ⅰ段,C錯誤;
D、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完成時為止,所以此細胞周期時長約為20h,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以曲線圖為載體,考查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含量變化規律,要求學生能根據DNA含量變化圖判斷分裂時期,然后再根據各時期的變化進行選擇,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核酸由C、H、O、N元素組成 | B. | 病毒不含有核酸 | ||
C. | 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 | D. | 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質④最有可能是細胞膜上的信號分子 | |
B. | ①病原體進入吞噬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 |
C. | 吞噬細胞處理病原體的過程無特異性,處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 |
D. | 因為有吞噬細胞參與,所以人體對此病毒的免疫是非特異性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的衰老不影響DNA轉錄 | |
B. | 細胞核中的DNA量會限制細胞的長大 | |
C. | 細胞的死亡均是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死亡 | |
D. | 細胞癌變的原因主要是抑癌基因突變為原癌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哪些過程發生在受精過程中( )
①精子必須發生頂體反應,釋放頂體酶 ②頂體釋放的酶可使精子穿過放射冠、透明帶、卵細胞膜
③卵子恢復并很快完成了減數第一次分裂 ④精子和卵子的細胞核分別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
⑤透明帶反應可以防止多精入卵的發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開學第一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酶和ATP的正確敘述是
A.酶在生物體內的水解不需要催化劑的作用
B.發菜細胞中約95%的ATP來自線粒體
C.溫度不會影響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速率
D.細胞分裂過程需要酶和ATP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