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B. |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 ||
C. |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 D. | 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
分析 幾種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及其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等,其發病特點:(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遺傳,即男患者將致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其發病特點:(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傳.
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多指、并指、軟骨發育不全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多,多代連續得病.
4、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聾啞、苯丙酮尿癥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少,個別代有患者,一般不連續.
5、伴Y染色體遺傳:如人類外耳道多毛癥,其特點是:傳男不傳女.
解答 解:AB、由于女兒都是患者,兒子都不是患者,存在性別差異,所以不可能是常染色體遺傳病,AB錯誤;
C、如果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女性正常,則女兒不可能都是患者,C錯誤;
D、正常女性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男性患者結婚,通常情況下,女兒都是患者,兒子都不是患者,說明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屬于考綱中理解層次的要求,著重考查了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遺傳規律,解題關鍵是考生能夠根據該遺傳病的遺傳特點來判斷親子代之間的關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成都石室中學高一4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精子內的頂體由溶酶體特化而來.精卵識別后,頂體膜與精子細胞膜融合,釋放溶酶體酶(蛋白質)使卵子外層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頂體內儲存的溶酶體酶是在精子的溶酶體中合成的
B.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僅僅來自于線粒體
C.頂體膜和精子細胞膜融合體現生物膜的流動性
D.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另一半來自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省高三考前適應性考試(一)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青蒿素是從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具有高抗瘧活性的脂類化合物,但提取量較低,內生青霉菌是位于黃花蒿體內的一類微生物,為研究不同處理的內生青霉菌對黃花蒿組培苗生長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影響,設計實驗流程及檢測結果如下:
(1)圖中莖段通過①脫分化過程形成 。
(2)④過程中振蕩培養基的目的是 。
(3)從對照實驗的嚴密性來說,⑥過程中接種到各組培養基上的組培苗應 ,以避免實驗材料對實驗結果的干擾;且為保證實驗數據的真實可靠,應 。
(4)據表中結果分析,從提高青蒿素的產量看,第3組處理效果最佳,原因可能是 。
(5)由上述實驗及青霉菌的營養方式推斷,內生青霉菌與黃花蒿之間在長期的協同進化中形成了
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實驗一(乳糖濃度為10%) | 酶濃度/% | 0 | 1 | 2 | 4[ | 5 |
相對反應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
實驗二(酶濃度為2%) | 乳糖濃度/% | 0 | 5 | 10 | 20 | 30 |
相對反應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A. | 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過程中,其形狀不會發生改變 | |
B. | 實驗二若繼續增大乳糖濃度,相對反應速率不再加大 | |
C. | 實驗一如果繼續增加酶濃度,相對反應速率不再加大 | |
D. | 實驗二若溫度升高10℃,相對反應速率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各種群出生率相差很大是因為種群密度差異大 | |
B. | 所有種群的性比率都可以為1:1 | |
C. | 種群密度是決定該生物有益或有害的關鍵依據 | |
D. | 只要保持替補出生率就可以使年齡結構保持穩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2}$ | B. | $\frac{1}{4}$ | C. | $\frac{1}{8}$ | D. | $\frac{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