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群落垂直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主要受陽光的影響,動物主要受食物和棲息空間的影響.
群落的水平結構: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變化、土壤濕度、光照變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種群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布.
標志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的個體占總捕數的比例,來估計該種群的數量.設該地段種群中個體數為N,其中標志總數為M,重捕總數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為m,則N:M=n:m.
解答 解:(1)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根據題干中“血雉和棕尾雉則是典型的森林底棲鳥類,吃地面的苔蘚和昆蟲”,可知血雉和昆蟲之間的關系是捕食、競爭.
(2)A.森林中的所有昆蟲既不是一個種群也不是群落,A錯誤;B.森林中的所有煤山雀是一個種群,B錯誤;C.森林中的所有生物是一個群落,C正確;D.森林中的所有樹木既不是一個種群也不是群落,D錯誤.故選:C.
(3)森林中的各種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稱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可見,群落中植物的此種結構為動物創造了食物和棲息環境.
(4)根據標志重捕法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N):標記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即N:60=41:12,N=205只.由于血雉被捕獲一次后稍有損傷,則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增加,因此推測該地區血雉實際的種群數量比該值小.
故答案為:
(1)物種組成 捕食、競爭
(2)C
(3)垂直結構 食物 棲息場所
(4)205 小
點評 本題考查種間關系、群落的結構特征和標志重捕法的計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控制該遺傳病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 | |
B. | 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概率為$\frac{1}{2}$ | |
C. | 男性患者產生的精子均含有該病的致病基因 | |
D. | 超聲波檢測儀在懷孕時期可檢測出該遺傳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子鏈l的合成需要多種引物的參與 | |
B. | 酶①是解旋酶,其作用主要是破壞兩條鏈之間的氫鍵 | |
C. | DNA復制時,一條子鏈的合成是連續的,另一條子鏈的合成是不連續的 | |
D. | 酶②是DNA連接酶,其作用是將多個游離的核苷酸連接成子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8,8和4,5,5 | B. | 4,4,8和4,4,5 | C. | 8,4,8和5,4,5 | D. | 8,4,8和4,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浙江卷參考版)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脫落酸對貯藏期馬鈴薯塊莖發芽影響的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述正確的是
A.為使馬鈴薯塊莖提早發芽,可以外施脫落酸
B.為延長馬鈴薯塊莖的貯藏時間,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馬鈴薯塊莖從開始發芽到最大發芽率所需的時間更短
D.對照組馬鈴薯塊莖中赤霉素含量與脫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時大于實驗開始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生物(四川卷參考版) 題型:選擇題
人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可使機體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導致脫水。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利用吡羅紅染液染色,可以鑒別小腸上皮細胞是否被輪狀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腸上皮細胞內復制的過程中,會有氫鍵的斷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機體后,能被內環境中的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特異性識別
D. 患者嚴重脫水后,經下丘腦合成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將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重復兩次,結果準確 | |
B. | 與加入斐林試劑后發生的顏色反應作對照 | |
C. | 再用于脂肪的鑒定 | |
D. | 失敗后還可重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