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核膜重新形成和染色體伸展成染色質 | |
B. | 著絲粒排列到細胞中央和細胞板的形成 | |
C. | 蛋白質的合成和核膜解體 | |
D. | DNA的復制和中心體的復制 |
分析 細胞有絲分裂各階段的變化特點是:
間期:細胞內發生的主要變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前期:核仁解體、核膜消失,出現紡錘絲形成紡錘體,染色質螺旋化成為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紡錘體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紡錘絲牽引子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
末期: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絲消失,出現新的核膜和核仁,一個細胞分裂成為兩個子細胞.
解答 解:A、核膜重新形成和染色體伸展成染色質都發生在末期,A錯誤;
B、著絲粒排列到細胞中央發生在中期,細胞板出現在末期,B錯誤;
C、蛋白質的合成主要發生在間期,也可發生在前期,核膜解體發生在前期,C正確;
D、DNA的復制和中心體的復制發生在間期,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中的兩種行為或變化是否發生在同一時期,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 | |
B. | 用10倍物鏡觀察裝片時,玻片與鏡頭的距離為0.5cm,若改用40倍物鏡觀察,玻片與物鏡的距離仍為0.5cm | |
C. | 若載玻片上有d字母,則視野下呈p字母 | |
D. | 視野下觀察到眼蟲游向右上方,則應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以便加以追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種的數目變少 | B. | 食物關系變復雜 | ||
C. | 群落結構變簡單 | D. | 恢復力穩定性增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本實驗缺乏對照,故該實驗不夠科學、嚴謹 | |
B. | 第二次觀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體是清水 | |
C. | 第三次觀察前用滴管滴加液體時,不能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進行,以防止污染鏡頭 | |
D. | 在低倍鏡下就可以看到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液的濃度 | B. | 相鄰細胞的滲透壓梯度 | ||
C. | 相鄰活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 D. | 活細胞細胞液濃度的高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種內互助有利于種群的發展,種內斗爭不利于種群的發展
B.種群密度越大,其種群數量就越多,種內斗爭也就越激烈
C.生態系統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D.群落演替都會出現一個相對穩定的頂級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有兩個非常大的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無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的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的A基因頻率為80%,a的基因頻率為20%;種群2的A基因頻率為60%,a%的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的種群,則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頻率是 ( )
A.75% B. 50% C. 42% D. 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食草動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B、被草食動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減去糞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C、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減去生產者的呼吸量
D、用于草食動物生長、發育繁殖所需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成都石室中學高一4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細胞中既有同源染色體,又含有染色單體的是
①有絲分裂中期細胞 ②有絲分裂后期細胞 ③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細胞
④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細胞 ⑤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 ⑥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