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細胞中各細胞器的形態、結構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分工。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B.唾液腺細胞中含有較多的高爾基體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的分泌
C.肌細胞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D.線粒體內膜折疊增大了細胞的生物膜面積,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答案】A
【解析】
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功能:
細胞器 | 分布 | 形態結構 | 功 能 |
線粒體 | 動植物細胞 | 雙層膜結構 | 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的“動力車間” |
葉綠體 | 植物葉肉細胞 | 雙層膜結構 | 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
內質網 | 動植物細胞 | 單層膜形成的網狀結構 | 細胞內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
高爾基體 | 動植物細胞 | 單層膜構成的囊狀結構 | 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動物細胞高爾基體與分泌有關;植物則參與細胞壁形成) |
核糖體 | 動植物細胞 | 無膜結構,有的附著在內質網上,有的游離在細胞質中 | 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
溶酶體 | 動植物細胞 | 單層膜形成的泡狀結構 | “消化車間”,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且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和細菌。 |
液泡 | 成熟植物細胞 | 單層膜形成的泡狀結構;內含細胞液(有機酸、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 | 調節植物細胞內的環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細胞保持堅挺 |
中心體 | 動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細胞 | 無膜結構;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 | 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
A、根尖分生區的細胞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
B、高爾基體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分泌,所以唾液腺細胞中含有較多的高爾基體,B正確;
C、肌細胞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C正確;
D、線粒體內膜折疊增大了細胞的生物膜面積,增大了酶的附著位點,有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D正確。
故選A。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初,人們將駝鹿引入加拿大密執根湖的一個孤島。該種群從1915年到1960年的數量變化情況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年份 | 1915 | 1917 | 1921 | 1925 | 1928 | 1930 | 1934 | 1943 | 1947 | 1950 | 1960 |
駝鹿種群數量 | 200 | 300 | 1 000 | 2 000 | 2 500 | 3 000 | 400 | 170 | 600 | 500 | 600 |
A. 該孤島上駝鹿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為3 000
B. 1915~1930年間,駝鹿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充足,沒有敵害
C. 1930~1943年間,駝鹿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天敵數量的增加
D. 1932年,該駝鹿種群的年齡組成一定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及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由此推斷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限制酶名稱 |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 限制酶名稱 | 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 |
BamHⅠ | G↓GATCC | KpnⅠ | GGTAC↓C |
EcoRⅠ | G↓AATCC | Sau3AⅠ | ↓GATC |
HindⅡ | GTY↓RAC | SmaⅠ | CCC↓GGG |
(注:Y=C或T,R=A或G)
A.一種限制酶可能識別2種核苷酸序列
B.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形成的黏性末端一定不同
D.限制酶的切割位點在識別序列內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水稻的抗病(R)對感病(r)為顯性,有芒(B)對無芒(b)為顯性。現有抗病有芒和感病無芒兩個純合品系,要想選育出純合抗病無芒的新品種,最快的育種方法為
A.雜交育種B.多倍體育種C.誘變育種D.單倍體育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細胞分化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從核酸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B.從蛋白質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蛋白質種類不變、數量改變的結果
C.從細胞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是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改變
D.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用E、e表示)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血紅蛋白病。雜合子個體不表現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癥狀,所有攜帶者都應該進行遺傳咨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突變后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會發生變化
B.瘧原蟲破壞該病基因攜帶者的紅細胞,會導致患者缺氧
C.通過基因檢測可確定胎兒是否患該病
D.基因型為Ee的個體由于交叉互換可實現E和e的基因重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防止濫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區規定普通感冒不準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內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被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向“耐藥性”細菌方向變異
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C.“耐藥性”基因頻率的改變使病菌發生了進化
D.基因頻率改變了,新的病菌(物種)一定會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個海島中種海龜中有的腳趾是連趾(ww),有的腳趾是分趾(Ww、WW)。連趾海龜便于劃水,游泳能力強,分趾海龜游泳能力較弱。開始時,連趾和分趾的基因頻率各為0.5,當島上食物不足時,連趾的海龜更容易從海中得到食物。若干萬年后,W的基因頻率變為0.2,w的基因頻率變為0.8。
(1)該種群中所有海龜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稱為該種群的________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后,從理論上計算雜合子占分趾海龜的比例為________。
(2)該種群中海龜多種多樣的類型來源于可遺傳的變異但由于變異是________的,因此只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而進化的方向則由________決定。
(3)該海龜種群________(填是或否)發生了進化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表明,恒溫動物的溫度據培養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圍,皮膚溫度在 12~30℃時,冷覺感受器 的活動較強;30~45℃時熱覺感受器的活動較強。皮膚溫度常被視為溫度覺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膚溫度保持 在 30℃,當環境溫度低于這個溫度時則感覺冷,當環境溫度高于這個溫度時感覺到熱。
(1)根據以上材料分析,當人進入室溫 25℃環境中時,會感覺(______________)
A.冷 B.熱 C.不冷不熱 D.不能確定
(2)參與人體體溫調節的中樞是________,參與調節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 。
(3)當人處于寒冷的環境中時會忍不住顫抖,這屬于_________________調節方式,此時人體的產熱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
(4)當前有一種稱為“冰桶挑戰”的活動風靡全球,某挑戰者將冰水澆遍全身,此時他的體溫約為_____ ,這說明人體具有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