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通過對土壤中某礦質元素X的研究,描繪了其濃度與植物結實率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如果人體食用植物后,X元素可作為DNA和ATP的組成元素之一,則其化學名稱可能是 。
(2)圖示的甲、乙、丙三種濃度中,在_________濃度下施含有X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長。
(3)如果圖中X元素為硼元素,農民在缺乏該元素土壤中持續種植下列哪種植物對植物的繁殖影響最小?
A.花生 B.玉米 C.土豆 D.油菜
(4)由圖可以看出,X元素濃度的變化對植物的結實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不能證明礦質元素X是植物結實所必需的。有同學想用實驗來驗證,請你幫助他完成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驗證礦質元素X是植物結實所必需的
實驗步驟:
①配制濃度適宜的 各一份。
②取若干長勢良好且相同的水稻幼苗,平均分為A、B兩組。
③ 。
④將A、B兩組水稻幼苗置于 的環境中,幾個月后觀察比較兩組水稻的結實情況。
預期實驗結果:A組水稻結實,B組水稻不結實
實驗結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2014學年江蘇南京南師大附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9分)生態護坡是對斜坡或邊坡進行保護的一項綜合護坡技術。下圖為某種泥質海岸生態護坡的模式圖。據圖分析:
(1)在上圖的坡地生態系統中,人們在中低潮帶引種一些耐鹽的植物,在高潮帶和超高潮帶則種植一些相對耐干旱的植物,這些不同植物的分布差異主要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
(2)人們通過對沙灘培土、引種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灘短期內出現物種比較豐富的坡地生物群落,從演替的角度分析,這說明人類活動可改變 。
(3)灌草叢帶中的幾種生物種群所構成的食物網如上圖,圖中字母代表生物種群所固定的能量值,則b~e中能確定大小關系的是 ,圖中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率是 (用圖中字母表示)。若要調查沙氏變色蜥的種群數量,應采用 法。為模擬該調查方法,生物小組同學使用玻璃球進行實驗。小組同學先從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隨意抓出一把(經清點共15個),并換成相應數量的紅玻璃球放回布袋,搖勻后再抓出一把,經清點共個16(其中紅色球4個),則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個,其中將白球換成紅球相當于 。
(4)研究人員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種植在海擋林帶和灌草叢帶,結果沙棘在灌草叢帶的長勢明顯好于海擋林帶,經分析兩地帶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
地點 |
土壤肥力 |
土壤含水量 |
|
有機質含量% |
氮含量% |
表層~60 cm% |
|
海擋林帶 |
0.595 |
0.015 |
7.0 |
灌草從帶 |
0.202 |
0.003 |
15.0 |
某研究者提出一個假設,并進行了實驗驗證:將生長狀況相似的沙棘分為A、B兩組種植,A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與灌草叢帶相同,B組土壤含水量與海擋林帶相同,土壤肥力與灌草叢帶相同,結果A組長勢顯著高于B組,證實了該研究者的假設。該研究者的假設是: 。
(5)目前生態護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許多方面逐漸取代傳統的磚石、混凝土護坡,請列舉生態護坡的優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年級診斷性測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某學校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用完全培養液培養了一批長勢相同的大豆幼苗,并以這些大豆幼苗為實驗材料,做了一系列的實驗。請根據下列具體實驗情況回答相關問題:
(1)取30株大豆幼苗隨機均分成A、B兩組放到完全培養液中培養,隨后又對兩組幼苗分別進行了如下處理:A組添加高濃度的KNO3溶液;B組注射“呼吸阻斷劑”。A組植株根尖成熟區細胞可能發生 現象;B組植株對K+的吸收量會受到嚴重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一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相當于半透膜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
(2)將數量不等的大豆植株幼苗隨機移栽到 5 塊面積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地塊,每一地塊內的植株分布是均勻的,待成熟后,統計數據如下表:
地塊號 |
1號 |
2號 |
3號 |
4號 |
5號 |
地塊植株數 |
20 |
40 |
60 |
80 |
100 |
莢果數/植株數 |
8.3 |
6.8 |
3.9 |
2.7 |
2.1 |
每個莢果中種子數 |
3.0 |
2.9 |
3.2 |
2.9 |
3.0 |
①請用生態學原理解釋“地塊植株數”、“莢果數/植株數”兩個統計項目中數據產生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
②通過對表中數據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全面調查了解5 地塊的物種多樣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調查地面上的植物、動物種類以外,還應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調查。
(3)取50株大豆幼苗隨機均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種植于不同的地塊中。一段時間后,甲組葉片出現發黃現象,乙組葉片生長正常。為了查明原因,同學們運用課本中的相關實驗進行了探究,最后證明:甲組葉片發黃是由于葉綠素含量減少所致。請你根據下列要求,把同學們的實驗設計補充完整。
①實驗原理:略
②實驗步驟:(簡要敘述操作過程即可)
a選取甲組適量發黃葉片、乙組相同部位相同質量的正常葉片;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預期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通過對土壤中某礦質元素X的研究,描繪了其濃度與植物結實率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如果人體食用植物后,X元素可作為DNA和ATP的組成元素之一,則其化學名稱可能是 。
(2)圖示的甲、乙、丙三種濃度中,在____________濃度下施含有X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長。
(3)如果圖中X元素為硼元素,農民在缺乏該元素土壤中持續種植下列哪種植物對植物的繁殖影響最小?
A.花生 B.玉米 C.土豆 D.油菜
(4)由圖可以看出,X元素濃度的變化對植物的結實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不能證明礦質元素X是植物結實所必需的。有同學想用實驗來驗證,請你幫助他完成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驗證礦質元素X是植物結實所必需的
實驗步驟:
①配制濃度適宜的 各一份。
②取若干長勢良好且相同的水稻幼苗,平均分為A、B兩組。
③ 。
④將A、B兩組水稻幼苗置于 的環境中,幾個月后觀察比較兩組水稻的結實情況。預期實驗結果:A組水稻結實,B組水稻不結實實驗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入侵物種會對當地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發生災難性影響。某課外探究小組
的同學在一塊荒地中,對某種入侵植物和幾種本地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連續五年的
調查,調查的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
年份植物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A | 10.0 | 9.2 | 8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E | 3.2 | 2.8 | 1.7 | 1.3 | 0.5 |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所調查的A~E五種植物中,你認為入侵物種是________,請
在給出的坐標中繪出該物種的種群密度變化曲線。
(2)通過調查分析知道,入侵種群在原產地時,AA個體為24%,aa
個體為4%;侵入該地區后,Aa個體為48%,aa個體為16%。則該物種在入侵后的
基因頻率________。 (填增大、減小、不變)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調查地塊的物種多樣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調查地面上的植物、動
物種類以外,還應進行________________的調查。
(4)該課外探究小組的同學在學校實驗田中劃出了5塊面積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區域,
分別種植了數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區域內的植株分布都是均勻的,待成熟后,統計數
據如下表,請分析回答:
區域號 | 區域植株數 | 莢果數/植株數 | 每個莢果中種子數 |
1 | 20 | 8.3 | 6.0 |
2 | 40 | 6.8 | 5.9 |
3 | 60 | 3.9 | 6.2 |
4 | 80 | 2.7 | 5.9 |
5 | 100 | 2.1 | 6.0 |
①請用生態學原理,簡要解釋各組大豆隨植株數增多而莢果數減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過對表中數據分析,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