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是單獨作用的
B.1935年科學家從赤霉菌培養基濾液中分離出赤霉素就能肯定它是植物激素
C.乙烯能促進果實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實中含量較多
D.激素調節是植物生命活動中最基本的調控過程
D
【解析】
試題分析: A.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是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錯誤。
B.1926年日本黑澤英一發現,當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會出現植株瘋長的現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且結實率大大降低,因而稱之為“惡苗病”。科學家將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噴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發現這些幼苗雖然沒有感染赤霉菌,卻出現了與"惡苗病"同樣的癥狀。1938年日本藪田貞治郎和住木諭介從赤霉菌培養基的濾液中分離出這種活性物質,并鑒定了它的化學結構。命名為赤霉酸。1956年C.A.韋斯特和B.O.菲尼分別證明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著一些類似赤霉酸的物質。到1983年已分離和鑒定出60多種。一般分為自由態及結合態兩類,統稱赤霉素,分別被命名為GA1,GA2等。
C.幼嫩的果實要成熟,需要植物激素乙烯的催熟,所以幼嫩果是剛開始肯定是幾乎不含的,后來果實要成熟的時候(呼吸躍遷前后),果實乙烯開始大量產生,果實成熟.
D.激素調節是植物生命活動中最基本的調控過程正確。
考點: 植物激素的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廣西桂林第十八中學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下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圖可表示人體劇烈運動前后血液中乳酸的濃度變化,曲線BC段反映出乳酸與NaH2P04反應,導致乳酸濃度下降
B.此圖能反映出人體經抗原刺激后,抗體量的變化
C.此圖能反映出人體肌肉細胞中ATP的生成量與氧分壓的關系
D.此圖能反映出人進食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濃度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浙江杭州七校高二期中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將酵母菌破碎并進行差速離心處理,得到細胞溶膠和線粒體,與酵母菌分別裝入A-F試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質,進行了如下實驗(見下表)。
試管編號 加入的物質 |
細胞溶膠 A B |
線粒體 C D |
酵母菌 E F |
葡萄糖 |
- + |
- + |
+ + |
丙酮酸 |
+ - |
+ - |
- - |
氧 氣 |
+ - |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適量的相關物質,“-”表示未加入相關物質。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會產生酒精的試管有B、D、F
B.A試管中不會有CO2產生
C.會產生CO2和H2O的試管只有C
D.根據試管B、D、F的實驗結果可判斷出酵母菌進行需氧呼吸的場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甲狀腺有2種細胞,其中濾泡細胞分泌甲狀腺激素,C細胞分泌32肽的降鈣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泡細胞和C細胞內含有不同的基因
B.控制降鈣素合成的基因長度至少為192對堿基
C.在降鈣素溶液中加入適量的雙縮脲試劑,溶液呈橘紅色
D.濾泡細胞和C細胞內RNA種類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濰坊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右圖甲、乙表示小麥兩個品種;A、a和B、b表示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①一⑦表示培育小麥新品種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與③⑥過程原理相同
B.①和⑦的變異都發生于有絲分裂前期
C.⑤過程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或萌發的種子
D.④過程的優點是可以產生新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濟寧市高三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模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細胞有可能是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B.該細胞中1與2,3與4為同源染色體
C.該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1與3為一組,2與4為一組
D.該細胞中,如果1是Y染色體,那么2也是Y染色體,3和4為X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