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正確操作步驟是( )
①使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 ②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③目的基因的表達和檢測 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高一5月教學診斷評價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某DNA分子中,G與C之和占全部堿基總數的38%,其中一條鏈的T與C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的40%和17%,則在它的互補鏈中T和C分別占該鏈堿基總數的
A.38%和17% B.31%和18%
C.22%和21% D.57%和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技術安全和倫理問題的觀點不合理的是( )
A.對于轉基因技術,我們應該趨利避害,理性看待
B.我國禁止生殖性克隆和治療性克隆
C.我國不發展、不生產、不儲存生物武器,并反對其擴散
D.對于基因檢測應該保護個人遺傳信息的隱私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工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動物細胞培養箱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培養液的pH
B.動物細胞融合與植物體細胞雜交都能形成雜種個體
C.動物細胞培養液中加入適量抗生素的目的是防止細菌的污染
D.通過植物細胞培養獲得的代謝產物可作為生產某些藥物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將胡蘿卜的離體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培育形成試管苗的過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利用此過程獲得的試管苗可能為雜合子
B.①②過程中都會發生細胞的增殖和分化
C.多倍體植株的培育需經過上圖所示過程
D.此過程依據的生物學原理是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北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下圖分析,下列有關基因工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防止目的基因與質粒任意結合而影響基因的表達,應用限制酶Ⅰ、Ⅱ同時切割二者
B.限制酶、DNA連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鍵
C.與啟動子結合的應該是RNA聚合酶
D.能夠檢測到標記基因表達產物的受體細胞中,也一定會有目的基因的表達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有關植物細胞代謝及能量轉換問題。(11分)
(1)關于圖中成熟葉肉細胞說法錯誤的是(多選)(2分)
A、c過程輸送的物質是ATP和NADPH
B、b和f不可能同時存在
C、a、c、e可以同時存在
D、A白天進行ATP的合成,夜晚進行ATP的水解
E、該細胞的形態存在一定的科學錯誤
F、該細胞為成熟細胞,不能表達DNA聚合酶
(2)請選擇下列合適的選項編號并用箭頭連接:一定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葉綠體利用本細胞線粒體產生的氣體進行暗反應的途徑 。(2分)
①三羧酸循環
②卡爾文循環
③氧氣與H+結合形成水,同時形成大量ATP
④丙酮酸進入線粒體,氧化成二碳化合物
⑤二氧化碳穿過2層磷脂分子層進入細胞質基質
⑥二氧化碳進入葉綠體基質
⑦活化葉綠素a促進水光解,釋放出氧氣
⑧二氧化碳穿過4層磷脂分子層進入細胞質基質
(3)葡萄糖氧化分解過程中在上圖a-e中能夠產生ATP和[H]的場所分別包括 和 。
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溫度、光照強度和CO2濃度對某一正常生長的植物代謝的影響(在研究某環境因素對該植物代謝的影響時,其他條件均為最適狀態)。
(4)圖甲中的兩條曲線分別代表植物的真光合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則表示真光合速率的是 (填“曲線A”或“曲線B”);可以看出45℃以后兩曲線的變化趨勢不同的原因是 。圖甲中溫度為30℃時該植物吸收CO2的相對量為 。
(5)結合圖甲,圖乙中植物的CO2吸收的相對量是在溫度為 時測定的。對于圖乙和圖丙而言,與圖甲的兩曲線交點含義相同的點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五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圖甲、乙兩圖分別表示一天內某叢林水分的失與得(A、B)和CO2的吸收與釋放(m、N、L)的變化情況(S代表面積)。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SB—SA>0,則多余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
B.若SB—SA>0,且Sm—SN—SL>0,則叢林樹木同化作用占優勢
C.若SB—SA<0,僅從環境推測,當日氣溫可能偏高或土壤溶液濃度偏低
D.從暗反應的角度考慮,若在一晝夜內SN+SL<Sm,植物就能正常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天津市高三第一次熱身練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馬鈴薯(2n=48)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但病毒的侵染會導致其產量大幅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馬鈴薯新品種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復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體細胞的9號染色體上,轉基因抗病毒馬鈴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為Tt。已知無正常9號染色體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現有基因型為Tt的馬鈴薯植株A,其細胞中9號染色體組成情況如下圖1。限制酶Swa l識別的堿基序列和酶切位點為 ATTT↓AAAT。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變異類型有 。植株A自交產生F1,F1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則說明T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2)以植株A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為父本進行雜交產生的F1中,發現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體及基因組成如圖2。分析該植株出現的原因可能有 。若以上述過程得到的植株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3條9號染色體會隨機的移向細胞兩極并最終形成含1條和2條9號染色體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為父本進行測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體數目異常植株占 。
(3)若圖3中虛線方框內的堿基對被C—G堿基對替換,那么基因T就突變為基因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復制酶)。從抗病毒植株B(圖2所示)中分離出圖3及其對應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 I完全切割,產物中共有 種不同長度的DNA片段。
(4)若從上述抗病毒馬鈴薯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細胞中分離出其中所含的各種T(或t)基因有關區域,經限制酶Swa l完全切割后,共出現330、777、877和1654對堿基的四種片段,那么該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種可能性,其共同特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