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是細胞的發現者和命名者 |
B、桑格和尼克森借助電子顯微鏡,提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構成 |
C、魯賓和卡門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都來自于二氧化碳 |
D、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可遺傳變異只能來自基因突變 |
B、RNA與DNA都由核苷酸組成,但只有DNA可以儲存遺傳信息 |
C、細胞內需能反應都是由ATP直接供能的,且需能反應越強,ATP/ADP比率越低 |
D、所有生物細胞均有核糖體,是遺傳信息表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細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惡性生長增殖 |
B、黏著性喪失 |
C、逃避免疫監視 |
D、細胞凋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太空失重狀態下生長素不能極性運輸,根失去了向地生長的特性 |
B、當人體從寒冷環境到達炎熱環境后,身體產熱量增加,散熱量減少 |
C、胰島素分泌不足,可能會使機體對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
D、類風濕性心臟病和艾滋病都是由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造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從圖甲可見250 mmol?L-1NaCl溶液不影響人紅細胞的代謝 |
B、圖乙中植物細胞體積的變化是先減小后增大 |
C、圖乙中a點細胞失水量最大,此時細胞吸水能力最小 |
D、人的紅細胞長時間處在300mmol?L-1NaCl溶液可能死亡,乙圖中的處理時間內細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動物細胞培養的方法 |
B、胚胎移植方法 |
C、動物細胞融合方法 |
D、核移植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在A時刻環境溫度變化時,人體體溫調節的方式只有神經調節 |
B、在AB段時間內,因環境溫度高于人體溫度,所以人體不散熱 |
C、在BC段時間內,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 |
D、在BC段時間內,人體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尿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