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群落的組成單位 | |
B. | 影響群落中動物垂直結構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 | |
C. | 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 | |
D. | 即使無人為的破壞,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階段 |
分析 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稱為種群.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數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年齡組成可以預測一個種群數量發展的變化趨勢.
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間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所有生物稱為生物群落.隨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做群落的演替.
解答 解: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群落的組成單位,A正確;
B、影響群落中動物垂直結構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棲息環境,B錯誤;
C、性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種群的出生率,C正確;
D、即使無人為的破壞,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階段,如干旱的荒漠地區,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有反射弧的神經中樞都在腦中 | |
B. | 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 |
C. | 在一次反射活動中,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入神經或傳出神經中可以雙向傳導 | |
D. | 反射弧中的突觸越多,則所控制的反射越簡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對照組 | 實驗組1 | 實驗組2 | 實驗組3 | 實驗組4 | ||
實驗處理 | 溫度/℃ | 32 | 32 | 32 | 28 | 23 |
相對濕度/% | 18 | 25 | 48 | 48 | 48 | |
實驗結果 | 光合速率/mgCO2•dm-2•h-1 | 12.6 | 17.5 | 22.8 | 25.7 | 21.3 |
O2濃度(%) | 0 | 1 | 3 | 5 | 7 | 9 | 11 | 13 | 15 | |
氣體交換值 | O2吸收量 | 0 | 0.10 | 0.25 | 0.35 | 0.50 | 0.65 | 0.80 | 0.95 | 1.00 |
CO2釋放量 | 1.00 | 0.90 | 0.75 | 0.65 | 0.70 | 0.75 | 0.80 | 0.95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暗-亮-暗的結構依次為蛋白質-脂質-蛋白質 | |
B. | 暗-亮-暗的結構依次為脂質-蛋白質-脂質 | |
C. | 羅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為靜態的統一結構 | |
D. | 這一結構的觀察使用的是電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成分 | Ca(NO3)2 | MgSO4 | KH2PO4 | KCl | FeCl3 | H2O |
含量/g | 1.0 | 0.25 | 0.25 | 0.12 | 0.005 | 1 000 |
A. | 表中Mg參與構成葉綠素 | |
B. | 培養液中的離子濃度通常比細胞液中的離子濃度低,這樣有利于根細胞對水分的吸收 | |
C. | 表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齊全 | |
D. | 栽培管理過程中,需要不斷通氣,這樣可以促進有氧呼吸,進而促進根細胞對離子的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丙依次表示某動物體內細胞分裂圖,染色體中DNA含量的變化,不同分裂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染色單體數目與染色體DNA數目關系變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甲所示細胞對應于圖乙中的DE段、圖丙中的②
B.甲細胞分裂時期因為細胞不能轉錄,所以不合成蛋白質
C.圖丙中與乙圖BC段對應的只有②
D.圖丙中引起②→③變化的原因是DNA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進入c過程后的細胞,細胞內酶活性降低,但含水量增加
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不相同
C.b過程是一個持久性的變化過程
D.a過程染色體的數目變化要經歷2n→4n→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甲圖中①②表示目鏡,③④表示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下面描述正確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數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數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④,同時提升鏡筒
C.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順序: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移動標本→轉動細準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數最大,甲圖中的組合一般是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鹽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主要起殺死細胞的作用 | |
B. | 該實驗的操作過程包括取材→解離→染色→漂洗→壓片→觀察 | |
C. | 可看到中期的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整齊排列在赤道板上 | |
D. | 觀察到只有少數細胞處于分裂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