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下面在適宜的溫度下以葡萄為材料所做的幾組實驗及其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影響葡萄植株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__和_______,圖一的實驗結果表明,在栽培農作物時要注意____________。
(2)經檢測,葡萄植株一晝夜的CO2凈吸收量為250mg,圖二中陰影部分所表示的CO2吸收量為 (填“大于”、“等于”、“小于”) 250mg。假設該植物在24小時內呼吸速率不變,則該植株一晝夜內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總量是 mg。C點與D點相比,葉綠體中C3含量的變化是 ,直接原因是 不足。若適當增加植株生長環境中CO2的濃度,圖二中的B點將向 (填“左”或“右”)移動。
(3)圖三表示將植株上的葉片A側曝光,B側遮光,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阻止兩部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轉移。德國科學家曾使用類似的實驗方法證明了光合作用的產物有 ,但是實驗前該植物需要在 環境中放置一晝夜。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
(1)光照強度 二氧化碳濃度 合理密植
(2)大于 370 下降 二氧化碳吸收量 右
(3)淀粉 黑暗 有無光照
【解析】
試題分析:(1)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強度和二氧化碳濃度;圖一的實驗結果表明,超過一定范圍后,種植密度越高,單株光合作用速率越低,所以在栽培農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2)葡萄植株一晝夜的CO2凈吸收量為250mg,為呼吸作用強度;圖二中陰影部分表示該植物的凈光合作用強度且大于0,因此所表示的CO2吸收量大于250mg。植物實際光合作用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細胞呼吸強度,根據圖二可知,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為5mg/h(以CO2釋放量表示),假設該植物在24小時內呼吸速率不變,則該植株一晝夜內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總量是250mg+5mg/hx24h=370mg。C點與D點相比,因氣孔關閉二氧化碳供應量減少,暗反應生成的C3減少,葉綠體中C3含量下降。若適當增加植株生長環境中CO2的濃度,則光合作用增強,圖二中的B點將向右移動。
(3)圖三是采用“半葉法”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實驗前該植物需要在黑暗環境中放置一晝夜以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光照,因變量是有無淀粉產生。
考點: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實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從圖形中獲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判斷或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考點分析: 考點1:光合作用 試題屬性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3-2014學年四川省高三4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變異和育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四倍體馬鈴薯的花粉離體培養后形成的植株具有兩個染色體組,稱為二倍體
B.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生的交叉互換和人的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引起的貓叫綜合征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C.子女與父母的性狀總有一些差異,這些變異的主要來源是基因重組
D.一條染色體上缺失了8個堿基對,不屬于基因突變,應屬于染色體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地區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測驗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人紅細胞生成素(htPA)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它可以治療貧血癥,可通過轉基因技術大量生產。下圖是通過轉基因羊生產紅細胞生成素的過程。請據圖回答:
(1)若需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紅細胞生成素基因,通常采用 技術。將該基因導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 。
(2)紅細胞生成素基因與質粒用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后,通過DNA連接酶連接,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體細胞的DNA,可采用 技術。
(3)為獲取更多的卵(母)細胞,要對供體母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 。采集的精子需要經過 處理,才具備受精能力。
(4)為了獲得多個相同的轉基因母羊,常采用 的方法,該方法操作的最佳時期是胚胎發育的 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地區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測驗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埃博拉病患者體內免疫系統清除埃搏拉病毒的過程中,不一定參與的細胞是
A.吞噬細胞 B.槳細胞 C.效應T細胞 D.記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新疆烏魯木齊地區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測驗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碗豆中,籽粒黃色(Y)和圓形(R)分別對綠色(y)和皺縮(r)為顯性,現將黃色圓粒豌豆(YyRR)和綠色皺粒豌豆(yyrr)雜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的比例為
A.3:1:3:1 B.9:3:3:1 C.9:3:6:2 D. 9:3:1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高考模擬沖刺卷(二)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植物基因D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研究發現,在基因D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植物出現了性狀的改變。該變異( )
A.使控制合成蛋白質的結構發生了改變
B.破壞了基因中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
C.導致染色體中基因數目與次序的變化
D.導致種群基因庫和生物進化方向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下圖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種的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過程可用基因槍法導入SOD基因
B.②、③過程所用的激素種類和比例都相同
C.SOD催化反應的機制是為反應提供活化能
D.圖示育種過程體現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