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 | 細菌 | |
核苷酸 | 標記32P | 31P |
氨基酸 | 32S | 標記35S |
分析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噬菌體的結構:蛋白質外殼(C、H、O、N、S)+DNA(C、H、O、N、P)
2、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4、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1)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并隨著細菌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
(2)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在細菌體內用35S標記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的,所以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都含有35S.
(3)通過此實驗能得出結論是:DNA是遺傳物質.
故答案為:
(1)沉淀物 噬菌體DNA
(2)35S 噬菌體用細菌中氨基酸中的S合成蛋白質
(3)遺傳物質是DNA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象及結論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工培養肝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 | |
B. | AB段培養液中的脫氧核糖核苷酸含量增加 | |
C. | 在BC段細胞內可能會發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 |
D. | DE段合成的蛋白質主要用于分裂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此病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 |
B. | 一對皆患該病的夫妻不可能生下正常的孩子 | |
C. | 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 | |
D. | 可采用基因診斷的方法對胎兒進行產前診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測交后代都是純合子 | |
B. | 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出來的性狀 | |
C. | 雜合子反復自交后代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 | |
D. | 性狀分離是指雜種后代中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同時出現的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控制莖表皮顏色的基因組成 控制莖高矮的基因組成 | A_B_ | A_bb | aaB_ | aabb |
mm | 矮莖黃色 | 矮莖青色 | 矮莖黑色 | 矮莖褐色 |
M_ | 高莖青色 | 高莖青色 | 高莖褐色 | 高莖褐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④中能量數值最大的是② | B. | ③代表的物質是氧氣 | ||
C. | 產生①②的場所是線粒體 | D. | 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圖示全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等三校高一上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長葛市校級月考)關于下列四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共有8種核苷酸
B.乙圖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類物質
C.組成丙物質的單糖是核糖
D.在小鼠的體細胞內檢測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