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物進化必然伴隨著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
B、1:1的性別比最有利于種群數量增長 |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是動物分層分布的原因 |
D、火災后森林中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植酸酶活性測定值(單位:u/mL) | ||||
A平板 | B平板 | |||
A1 | A2 | B1 | B2 | |
測量1 | 1600 | 2225 | 840 | 945 |
測量2 | 1594 | 2218 | 826 | 945 |
平均值 | 1597 | 2221 | 833 | 9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影響虹鳉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遷入率和遷出率 |
B、狗魚、虹鳉、花鳉之間存在著捕食或競爭關系 |
C、乙中的花鳉轉移到甲中與虹鳉和狗魚共同培養一定提高營養級間能量的傳遞效率 |
D、甲中早熟型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繁殖后代導致種群中早熟基因頻率逐漸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激活重組細胞,使其完成分裂和發育 |
B、用促性腺激素對供體母牛做超數排卵處理 |
C、將精子放人一定濃度的肝素溶液中培養,使其獲能 |
D、胚胎移植后,對受體母牛進行是否妊娠的檢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抗藥性的形成實質上是菌群中抗藥性基因頻率的增加 |
B、細菌中的可遺傳變異的主要來源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
C、抗生素導致幽門螺旋菌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 |
D、細菌中沒有線粒體等復雜的細胞器,但能進行有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脊髓、下丘腦屬于中樞神經系統 |
B、位于大腦皮層的呼吸中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 |
C、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
D、位于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X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雌性個體中易于表現 |
B、一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個體數量一定要比隱性性狀個體多 |
C、環境的改變會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 |
D、基因和性狀的關系可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學反應過程--同位素標記法 |
B、薩頓假說和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用的都是類比推理法 |
C、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定律--假說-演繹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建構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