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起始條件不同 | B. | 產生生物數量不同 | ||
C. | 影響因素不同 | D. | 產生的植物種群不同 |
分析
類型項目 | 初生演替 | 次生演替 |
起點 | 在一從來沒有過植被,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 | 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條件,甚至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 |
時間 | 經歷時間漫長 | 經歷時間較短 |
影響 因素 | 自然因素 | 人類活動較為關鍵 |
實例 | 裸巖上的演替 | 森林砍伐地、棄耕地上的演替 |
解答 解: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原來存在植被,但是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進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根據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較可知,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為起始條件不同.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群落演替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核糖體在發揮作用時,有三種RNA參與 | |
B. | 化學本質為RNA的酶在細胞外可發揮作用 | |
C. | mRNA上的啟動子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 | |
D. | 代謝旺盛的細胞中,rRNA的含量偏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燒杯編號 | A | B | C | D | E | F |
焦油濃度(μg•mL-1) | 50 | 100 | 200 | 300 | 0 | 0 |
平均微核率/‰ | 12.55 | 14.93 | 17.32 | 20.14 | 3.58 | 3.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檢測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與用于檢測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雖然其成分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 |
B. | 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對人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發現細胞核呈紅色、細胞質呈綠色 | |
C. | 健那綠染液可以使活細胞中的脂肪呈現黃色 | |
D. | 檢測植物細胞中的葡萄糖與甲基綠作用,生成綠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血型 | A型 | B型 | AB型 | O型 |
抗原 | A | B | A、B | 無(通常含有可形成A、B抗原的物質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