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內酯濃度(mg/L) | 0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平均株高(cm) | 16 | 20 | 38 | 51 | 42 | 24 |
分析 分析表格:油菜素內酯濃度在0--0.3范圍內,隨著油菜素內酯濃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漸升高;油菜素內酯濃度在0.3--0.5范圍內,隨著油菜素內酯濃度的升高,植株的平均株高逐漸降低.
解答 解:(1)在縮手反射活動中,興奮在反射弧中的一條神經纖維上單向傳導,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
(2)不同類型的刺激引起不同類型的感覺,原因是感受器不同;神經纖維產生興奮時,Na+將大量內流,從而引起膜內外的電位變化.Na+進入神經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神經纖維細胞膜外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膜內則相同.
(3)油菜素內酯具有促進芹菜幼苗生長的作用,可推測油菜素內酯的作用與生長素或赤霉素相似.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油菜素內酯的濃度,因變量是油菜的生長情況,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濃度的油菜素內酯水溶液對芹菜幼苗生長的影響.
故答案為:
(1)單向 單向
(2)感受器 內流 協助擴散 相反
(3)①生長素 赤霉素 ②探究不同濃度的油菜素內酯水溶液對芹菜幼苗生長的影響
點評 本題結合圖表,考查神經沖動的傳導、動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的功能和應用、探究實驗,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圖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九江高三下第三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面左圖表示靶細胞與激素結合示意圖,右圖表示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細胞因子是細胞對刺激應答時分泌的物質(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ACTH是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根據左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激素分子為促甲狀腺激素,則靶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改圖示過程能說明激素調節的哪些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靶細胞是胰島A細胞,則饑餓時,血液流經靶細胞后血糖濃度會_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
根據上圖回答下列問題:
(3)應激狀態下,下丘腦釋放的CRH增多,最終導致糖皮質激素增多。在此過程中下丘腦屬于反射弧組成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皮質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與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稱)的作用相似。
(5)血液中糖皮質激素含量增多對下丘腦、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從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質激素含量保持相對穩定。可見,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同時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種調節機制。
(6)機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考沖刺(3)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為了尋找更為理想的“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適宜的取材時間,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1 剔除大蒜蒜瓣和紅蔥的老根,置于裝有適量清水的燒杯中,在20~25℃下培養,每2d更換一次清水。
步驟2 待大蒜和紅蔥的須根長出后,每24h測量須根長度,記錄并處理數據。結果如圖1。
步驟3 若干天后,從8∶00~16∶00,每2h取生長健壯的須根根尖制成臨時裝片。觀察時隨機選取30個視野,統計各視野中分裂期細胞數以及細胞總數,并計算細胞分裂指數(分裂期細胞數/細胞總數)。結果如圖2。
分析回答:
(1)繪制圖1所依據的數據,應該是同一時間測得的須根長度的 。
(2)步驟3中,制作根尖臨時裝片的過程是取材→解離→ 。
(3)植物細胞壁的胞間層由果膠組成,使相鄰細胞粘連。洋蔥細胞的胞間層比大蒜、紅蔥厚,若以洋蔥為材料進行本實驗,解離時要 或 等,否則觀察時會發現。
(4)根據本實驗結果,最適宜的材料及取材時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考沖刺(3)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有兩個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Ⅰ和Ⅱ,Ⅰ和Ⅱ的生產者含有的總能量相同,據圖分析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現存的消費者的總能量大于Ⅱ中現存的消費者的總能量
B.Ⅰ、Ⅱ中的消費者的總能量都大于生產者同化的總能量
C.Ⅰ中的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于Ⅱ中的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D.Ⅰ中的生產者同化的總能量大于消費者的總能量,但Ⅱ中的則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考沖刺(3)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堿基序列的改變
B.染色體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導致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
C.觀察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可判斷基因突變發生的位置
D.基因突變一定會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但不一定引起性狀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2P標記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 |
B. | 35S標記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 | |
C. | 32P標記組子代噬菌體中都能檢測到32P | |
D. | 35S標記組子代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②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