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圖曲線中若B點表示胃蛋白酶的最適pH,則胰麥芽糖酶的最適pH可能左移 | |
B. | 乙圖B點時某昆蟲種群抗藥個體所占比例大于A點時該種群抗藥個體所占比例 | |
C. | 丙圖若為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過程,則B點時細胞原生質層的體積最大 | |
D. | 丁圖中若B點時為莖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則A點時不可能是莖向光面的生長素濃度 |
分析 本題為識圖作答題,結合曲線圖考查了多項知識點.
甲圖中,最適宜PH時酶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適pH都會使酶活性降低;
乙圖中,AB段由于施用農藥,不抗藥的個體逐漸死亡,BC段表示被農藥選擇生存下來的抗藥性個體逐漸繁殖;
丙圖中,該圖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過程,AB段細胞液濃度逐漸變大,細胞失水,原生質層逐漸和細胞壁分離,B點細胞液濃度最大,原生質層體積最小,BC段細胞液濃度逐漸變小,細胞吸水水,原生質層逐漸貼近細胞壁,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丁圖中,B點生長素濃度促進作用最強,C點生長素濃度雖然高于B點,但促進作用減弱;
解答 解:A、胃蛋白酶的最適為1.5-2.2,偏酸性,胰麥芽糖酶呈現略堿性,甲圖曲線中若B點表示胃蛋白酶的最適pH,則胰麥芽糖酶的最適pH可能右移,A錯誤;
B、乙圖中AB段由于施用農藥,不抗藥的個體逐漸死亡,B點時某昆蟲種群抗藥個體所占比例大于A點時該種群抗藥個體所占比例,B正確;
C、根據試題分析,B點細胞液濃度最大,細胞失水最嚴重,原生質層體積最小,C錯誤;
D、甲圖中若B點為莖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因為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促進生長效果明顯,而向光側生長素濃度低,促進生長效果較差,所以A點可能為莖向光側的生長素濃度,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植物激素調節、生物進化、酶的特性以及質壁分離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圖能力和理解能力,試題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Gl期細胞的比例 | S期細胞的比例 | G2+M期細胞的比例 |
未處理組 | (41.36±1.39)% | (44.07±2.37)% | (14.57±0.93)% |
處理組 | (32.53±2.23)% | (31.24±1.14)% | (36.22±2.8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染色體組內不含等位基因 | |
B. | 染色體組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 |
C. | 染色體組只存在于體細胞內 | |
D. | 二倍體生物的生殖細胞內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癌變是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的結果 | |
B. | 細胞衰老對生物個體是有害的 | |
C. | 衰老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明顯降低 | |
D. | 細胞衰老、凋亡和癌變均受基因控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線粒體有4層磷脂分子 | |
B. | 用新鮮、成熟的天竺葵葉片作實驗材料,可用于觀察染色體的形態 | |
C. | 在經解離和染色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的細胞中,可觀察到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緩慢移動 | |
D. | 利用黑藻葉片觀察葉綠體時,不需要用健那綠染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溫度由t2℃降到t1℃的過程中酶的催化活性先升高后下降 | |
B. | 酶處于t1℃溫度時酶的壽命比處于t2℃溫度時的短 | |
C. | 處于t2℃溫度時的酶有可能開始發生蛋白質的熱變性 | |
D. | 處于t1℃溫度時的酶分子結構比處于t2℃溫度時的穩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的有絲分裂對生物性狀的遺傳有貢獻 | |
B. | 哺乳動物的造血干細胞是未經分化的細胞 | |
C. | 細胞分化是細胞內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 |
D. | 通過組織培養可將植物葉肉細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遼寧實驗分校高一10月階段測試生物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高倍鏡的描述,錯誤的是
A.先在低倍鏡下看清楚,再轉至高倍鏡
B.先用粗準焦螺旋調節,再用細準焦螺旋調節
C.把視野調亮,圖像才清晰
D.高倍鏡縮小了觀察的視野,放大了倍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