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分)Ⅰ. 豌豆的花色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下表是豌豆的花色三個組合的遺傳實驗結果。請回答:
組合 | 親本表現型 | 子代表現型和植株數目 | |
白花 | 紫花 | ||
1 | 紫花×白花 | 405 | 401 |
2 | 白花×白花 | 807 | 0 |
3 | 紫花×紫花 | 413 | 1240 |
(1)由表中第________個組合實驗可知________花為顯性性狀。
(2)表中第________個組合實驗為測交實驗。
(3)第3個組合中,子代的所有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Ⅱ. 豌豆的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將A、B、C、D、E、F、G 7種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請分析說明:
雜交后代 實驗組合 | 高莖 | 矮莖 | 總數 |
A×B | 210 | 70 | 280 |
C×D | 0 | 250 | 250 |
E×F | 190 | 190 | 380 |
G×D | 300 | 0 | 300 |
(1)豌豆C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豌豆G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
(2)上述實驗結果所獲得的高莖純合子植株占高莖植株數的________。
(3)所得總株數中,性狀能穩定遺傳和不能穩定遺傳的比例為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0.(12分)某中學的兩個生物興趣小組用牽牛花(二倍體)做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1)若花色遺傳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第2組雜交實驗的子一代出現紅花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
(2)兩組同學經過交流后,對該現象提出了兩種可能的假說:
假說一:花色性狀由三個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決定藍色,A+和a都決定紅色,
A+相對于A、a是顯性,A相對于a是顯性。若該假說正確,則第2組同學實驗所得子一代:
紅花:藍花=_______________。
假說二:花色性狀由三個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同時存在時,才會表現為藍色。其他情況均為紅色,A相對于a1、a2為顯性。若該假說正確,則第1組同學所用的親代紅花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進一步探究兩種假說的合理性,第2組同學將F1中的藍花植株自交得F2,并統計
所有F2的花色及數量比。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假說一;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支持假說二。
(4)以上同學們探索牽牛花花色遺傳方式的思路在科學研究中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6.關于下圖所示DNA分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連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該DNA的特異性表現在堿基種類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該DNA中A為P個,占全部堿基的n/m(m>2n),則G的個數為(pm/2n)-P
D.把該DNA放在含15N的培養液中復制兩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33.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B.基因突變一定能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C.基因突變豐富了種群的基因庫
D.基因突變可能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不同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某科學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來追蹤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這種碳原子的轉移途徑是( )
A.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類
B.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類
C.二氧化碳→葉綠素→ADP
D.二氧化碳→葉綠體→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9.檢查植物光合作用的速度是否增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檢查( )
A.光合作用產生的水量 B.植物體的葉綠素含量
C.CO2的消耗 D.植物體糖類的生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資陽市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3分)下圖1為人體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圖2為人體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圖。
(1)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將會導致圖1的 (填圖中字母)中滲透壓降低, (填圖中字母)增多而出現組織水腫,若圖1的D中無機鹽濃度過高,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將 (選填“增多”或“減少”)
(2)圖2所示生理過程只能在圖1的 (填圖中字母)中進行。
(3)圖2中I、II代表的結構或物質分別是: 、 。
(4)圖2中完成過程①需要的物質是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的,它們是 (至少寫出兩種)。
(5)用α—鵝膏蕈堿處理細胞后,發現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么推測—鵝膏蕈堿抑制的過程是 (填序號)。線粒體功能 (選填“會”或“不會”)受到影響。
(6)若蛋白質2在線粒體內膜上發揮作用,則其可能是催化 的酶。
(7)若控制蛋白質1的基因中某個堿基對被替換,其表達產物變為Z蛋白。與蛋白質1相比,Z蛋白的氨基酸數目、活性分別是蛋白質1的1.25倍和0.3倍。出現這種情
況最可能的原因是控制
合成蛋白質1的基因突變導致轉錄形成的mRNA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