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拓展題)某觀賞植物花色R(控制紅色)對r(控制白色)為不完全顯性(Rr為粉紅色),該植物高莖H對矮莖h為完全顯性。現有純合紅花高莖植株與純合白花矮莖植株為親本雜交,產生F1,F1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問題:
(1)F1基因型為________,表現型為________。
(2)F2有________種基因型,________種表現型,表現型之比為________。
(3)F2與親本表現型相同的個體中,雜合子占________,雜合基因型有________。
(4)F2紅色高莖中,純合子占________。
(5)F2紅色高莖植株與白色矮莖植株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__。
答案:(1)RrHh 粉紅花高莖
(2)9 6 3∶6∶3∶1∶2∶1
(3)1/2 RRHh
(4)1/3
(5)粉紅花高莖∶粉紅花矮莖=2∶1。
解析:本題結合不完全顯性考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1)親本RRHH與rrhh雜交,F1基因型為RrHh,表現型為粉紅花高莖。
(2)F1(RrHh)自交,F2有3×3=9種基因型,3×2=6種表現型。Rr自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2∶1,Hh自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3∶1;故RrHh自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高莖∶粉紅花高莖∶白花高莖∶紅花矮莖∶粉紅花矮莖∶白花矮莖=(1∶2∶1)×(3∶1)=3∶6∶3∶1∶2∶1。
(4)F2中紅色高莖(RRHH∶RRHh=1∶2)中,純合子占1/2。
(5)F2紅色高莖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為RRHH∶RRHh=1∶2,二者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RH∶Rh=2∶1,由棋盤法(假設白花矮莖為父本)
可知:測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粉紅花高莖:粉紅花矮莖=2∶1。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高一生物 第二章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 2.2.1受精-孕育新的生命(蘇教版必修2) 蘇教版 題型:013
(思維拓展題)某動物的500個精原細胞(染色體數為20)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和1 000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卵細胞完全受精,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數和每個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以及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數分別為
1 000,40,大于40
1 000,20,大于20
2 000,40,40
500,40,大于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高一生物 第2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2.1.1 減數分裂(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 題型:022
(思維拓展題)某雌性動物體細胞內的核DNA分子數為2a,如圖表示該雌性動物卵細胞的產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核DNA分子數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回答:
(1)________段表示減數分裂過程,其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發生在________段,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發生在________段(用圖中的字母表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其中間期在________段(用圖中的字母表示)。
(3)卵細胞與精子的相互識別與細胞膜上的________有關。受精時,只有精子的________進入卵細胞。
(4)受精過程使得卵細胞的細胞呼吸和物質合成速率________,新生命的起點是________。
(5)F點所能表示的生理活動過程是________。
精、卵原細胞是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可形成4個精子,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精細胞變形成精子,而卵細胞無變形過程
在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有極體產生,而在精子的形成過程中無極體產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高一生物 第三單元 遺傳與變異的分子基礎 3.2.3基因與性狀(中圖版必修2) 題型:071
(思維拓展題)某微生物有野生型菌株和突變型菌株兩種:野生型菌株可在基本培養基上正常生長,突變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養基中添加適當的氨基酸才能生長。現用兩種突變型菌株a和菌株b進行如下實驗:
(1)實驗一:將上述兩種突變型菌株分別接種于上面6種培養基上,兩種突變型菌株都不能在1、3、5培養基上生長,而在2、4、6培養基上都能生長。培養基成分如上表所示。則突變型菌株a和b需要表內A~J中的________氨基酸才能生長。
(2)實驗二:假定突變型菌株a必需的氨基酸為X,在野生型菌株體內,按圖所示的途徑合成X(反應①、②、③分別由不同的酶所催化)。用瓜氨酸代替X時,突變型菌株a能生長,但用鳥氨酸代替X時就不能生長,則突變型菌株a不能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過程受阻,反應受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實驗三:氨基酸Y是人體需要量較多的必需氨基酸。為使該野生型菌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氨基酸Y,根據實驗三應該對該菌株中控制________合成的基因進行誘變,誘變之前其遺傳信息表達的傳遞途徑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高一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3.1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新人教版必修2) 新人教版 題型:071
(思維拓展題)某同學通過對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的學習認識到:R型細菌能轉化為S型細菌的原因是在S型細菌體內有“轉化因子”——DNA。那么,S型細菌能轉化為R型細菌嗎?如果能,則R型細菌體內的“轉化因子”也是DNA嗎?他設計了兩個模擬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
材料:肺炎雙球菌兩品系(S型細菌若干、R型細菌若干)、小鼠若干、固體培養基、蒸餾水。
儀器:培養皿若干、一次性注射器若干、細菌分離設備(可將細菌的各種物質分離開來)、酒精燈、試管等。
實驗一:探究R型細菌體內是否有“轉化因子”。
(1)實驗步驟及結果:
①將R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
②將S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致病死亡。
③將加熱殺死后的R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
④將活的S型細菌和加熱殺死后的R型細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致病死亡。
(2)實驗結論:S型細菌未轉化為R型細菌,R型細菌體內沒有“轉化因子”。
該同學的實驗結論證據充足嗎?________。如不充足,應補充什么實驗步驟才能得出正確結論?________。
假設通過上述補充實驗觀察到了S型細菌轉化為R型細菌的現象,他又模擬艾弗里的實驗來探究R型細菌體內的“轉化因子”是什么物質。
實驗二:探究“轉化因子”的化學本質。
(1)實驗原理(設計思路):________。
(2)實驗步驟:
①將R型細菌分離后得到它的DNA、蛋白質、糖類、脂質。
②將等量的培養基分裝于A、B、C、D四個培養皿中,在A中接種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的DNA,在B中接種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的蛋白質,在C中接種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的多糖,在D中接種活的S型細菌和R型細菌的脂質,將A、B、C、D四個培養皿放入25℃恒溫箱中培養,一天后觀察培養皿中的菌落特征。
(3)實驗結果:A中出現了光滑型和粗糙型菌落,B、C和D中只出現了光滑型菌落。
(4)實驗結論:R型細菌的“轉化因子”是DNA。
我們認為該同學獲取實驗結論的證據尚不夠充分,請補充增強結論可靠性的實驗: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