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探究創新題)蚱蜢屬于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干分散在田邊、草叢中活動。生活在綠草叢中的蚱蜢多為綠色,生活在干草叢中的蚱蜢多為黃褐色。為證實兩種體色的蚱蜢因環境不同而數量比例不同,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設:________。
(2)實驗步驟:①選擇綠草叢區A和________區B。
②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顏料分別標記綠色蚱蜢和黃褐色蚱蜢若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時間后捕捉蚱蜢,記錄、統計結果。
(3)實驗結果如下表。根據表內數據繪制A、B兩區域不同體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圖。
區域 | 項目 | 黃褐色蚱蜢 | 綠色蚱蜢 |
綠草叢區A | 釋放數 | 400 | 500 |
回收數 | 52 | 150 | |
干草叢區B | 釋放數 | 500 | 600 |
回收數 | 60 | 30 |
(4)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與評論:
①由于季節的變化,使綠草叢區變為干草叢區,從這個角度解釋上述實驗結果:________。
②已知蚱蜢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了進一步探究蚱蜢的綠色與黃褐色的顯隱性關系,有人將一對綠色蚱蜢與黃褐色蚱蜢雜交。F1中綠色蚱蜢與黃褐色蚱蜢的數量比為1∶1。
請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礎上設計遺傳實驗完成探究。
A.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結果與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7、豌豆子葉的黃色(Y)、圓粒(R)種子均為顯性。兩親本豌豆雜交的F1表現型如右圖。則親本的基因組成為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4.薺菜果實形狀——三角形和卵圓形由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A、a和B、b決定。AaBb個體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圓形=301∶20。在F1的三角形果實薺菜中,部分個體無論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為三角形果實,這樣的個體在F1三角形果實薺菜中所占的比例為
A.1/15
B.7/15
C.3/16
D.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4.(2012·蘇、錫、常、鎮四市一次調查)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如下所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若圖中X、Y、Z表示生物進化中的基本環節,則Z是隔離
B.根據達爾文的觀點可認為,有利性狀在蜥蜴個體世代間不斷保存
C.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該島上蜥蜴進化過程中基因頻率一定發生變化
D.該小島上的蜥蜴原種和蜥蜴新種共同組成為一個種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有一個隨機交配的種群,在沒有遷移等條件下,該種群兩年內基因型頻率的變化如下表,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在這兩年中,下列與這對基因有關的推斷正確的是
年份 | AA(%) | Aa(%) | aa(%) |
1 | 30 | 40 | 30 |
2 | 25 | 50 | 25 |
A.該種群將朝著Aa增多的方向進化
B.該種群沒有表現出生物的進化
C.該種群的生活環境有較大的變化
D.該種群將較容易發生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1.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A.a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C.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境共同進化
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5.低磷酸酯酶癥是一種遺傳病,一對夫婦均正常,他們的父母也都正常,但丈夫的妹妹和妻子的哥哥患有低磷酸酯酶癥,這對夫婦生患病兒子的概率是
A.1/3
B.1/18
C.1/8
D.5/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下列敘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瘤細胞中含有B淋巴細胞中的抗體基因
B.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使其DNA發生改變,通過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菌株
C.將人的干擾素基因重組到質粒后導入大腸桿菌,獲得產生人干擾素原的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體自行感染細菌后其DNA整合到細菌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