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在某一個群體中,AA、Aa、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數量相等,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當自然選擇分別對隱性基因或顯性基因不利時,對應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頻率就會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甲為自然選擇對顯性基因不利時的曲線
B.自然選擇直接作用于表現型而不是基因型
C.該種群將因基因頻率的改變而形成新的物種
D.生物體內有害的顯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隱性基因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野生型大腸桿菌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用射線照射野生型大腸桿菌得到一突變株,該突變株在基本培養基上培養時必須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長。對這一實驗結果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大腸桿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
B.野生型大腸桿菌代謝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
C.該突變株可能無法產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
D.該突變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喪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被標記的某動物的睪丸細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別標記為紅、黃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別標記為藍、綠色。①③細胞都處于染色體向兩極移動的時期。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
A.①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B.③時期的細胞中向每一極移動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1個
C.②時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都有紅、黃、藍、綠色熒光點,各2個
D.圖中精細胞產生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或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異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 |
B.物種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
C.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
D.隔離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 |
B.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
C.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
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原因是神經細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下表是對某市不同地區家蠅種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
家蠅種 群來源 | 敏感性 純合子(%) | 抗性雜 合子(%) | 抗性 純合子(%) |
甲地區 | 78 | 20 | 2 |
乙地區 | 64 | 32 | 4 |
丙地區 | 84 | 15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性狀的形成是長期采食高處樹葉的結果 |
B.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促使細菌發生基因突變 |
C.人工飼養的公獅和母虎交配,產下的“獅虎獸”不育,說明獅和虎存在生殖隔離 |
D.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使灰色樺尺蛾變成新物種——黑色樺尺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對某種遺傳病在雙胞胎中共同發病率的調查結果。a、b分別代表異卵雙胞胎和同卵雙胞胎中兩者均發病的百分比。據圖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更易同時發病 |
B.同卵雙胞胎同時發病的概率受非遺傳因素影響 |
C.異卵雙胞胎中一方患病時,另一方可能患病 |
D.同卵雙胞胎中一方患病時,另一方也患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火雞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發現少數雌火雞(ZW)的卵細胞未與精子結合,也可以發育成二倍體后代。遺傳學家推測,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細胞與其同時產生的三個極體之一結合,形成二倍體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該推測成立,理論上這種方式產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 B.雌∶雄=1∶2 |
C.雌∶雄=3∶1 | D.雌∶雄=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