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兩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作用產生的 | |
B. | 圖丙中的酶切位點在A與G之間 | |
C. | 如果甲中的G發生突變,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可能不能識別該切割位點 | |
D. | PCR技術通過高溫破壞了圖中的a處 |
分析 1、關于限制酶,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1)來源:主要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
(2)特異性: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裂.
(3)結果: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分析題圖:圖中a處為磷酸二酯鍵,b處為氫鍵.產生甲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為$\frac{\underline{\;GAATTC\;}}{CTTAAG}$,產生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為$\frac{\underline{\;CAATTG\;}}{GTTAAC}$,產生丙黏性末端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為$\frac{\underline{\;CTTAAG\;}}{GAATTC}$.
解答 解:A、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是-GAATTC-,切割乙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是-CAATTG-,切割丙的限制酶的識別序列是-CTTAAG-,故甲、乙、丙的黏性末端是由三種限制酶催化產生的,A錯誤;
B、圖丙中的酶切位點在C與T之間,B錯誤;
C、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如果甲中的G發生突變,限制酶可能不識別該切割位點,C正確;
D、PCR技術通過高溫破壞了圖中的b處即氫鍵,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重點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要求考生識記限制酶的來源、特點及作用,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畢業班第二次質量檢查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葉綠體基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含有色素 B.都含有多種酶
C.都不含ADP D.都不含R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高三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甲表示細胞分裂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圖乙是該動物細胞局部結構模式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圖GH段和OP段,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條數相等,M點細胞中的DNA數正好是L點細胞中的2倍
B.圖乙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在該細胞形成之前發生了基因突變
C.圖乙可對應圖甲中的時期CD、GH和OP時期
D.若圖乙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完成后,形成Ab的卵細胞,則同時產生的三個極體的基因型是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含有C、H、O、N、P、S等基本元素 | |
B. | 由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水、無機鹽等物質組成 | |
C. | 有兩種類型的核酸,有核糖體,能夠合成蛋白質 | |
D. | 只有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含有細胞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物的基因數等于染色體數 | B. | 生物的DNA分子數等于染色體數 | ||
C. | 一條染色體有許多基因 | D. | 生物的基因數等于DNA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⑤ | B. | ①④ | C. | ①②⑤ | D. | ①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