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在生物組織中的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
C.蓖麻種子的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動物材料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名師3輪點擊新高考 生物 題型:022
有毒物質是指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質,排放到生態環境之中而引起危害.這些物質主要是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農藥化肥和放射性物質等.
人類每年向環境排放大約幾千至上萬噸汞,大部分進入海洋,工業廢渣中還有如鋅、銅、鉛和鎘重金屬等,而廢水中更有氰化物、氟化物和酚等有毒物質.水俁灣事件是有名的海洋污染事件.1953~1968年日本熊縣水俁灣遭到含汞污水的污染,原來一家日本的工廠把含汞廢水、廢渣排入水俁灣,汞進入魚蝦體內,貓鳥等動物和人因吃魚蝦而引起甲基汞的慢性中毒,因而得病.病人手腳麻木、聽覺失靈、運動失調、嚴重時呈瘋癲狀態甚至死亡,人稱水俁病.
人們為防治病蟲害和消滅雜草,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應用殺蟲劑(如DDT、六六六等)和除草劑,同時又大量使用化肥來提高土壤肥力,這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目的,但從長遠利益看,卻給人類自身帶來危害.污染物進入環境后,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隨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在復雜的生態系統中不斷地遷移、積累和富集.殺蟲劑DDT就是其中一個實例.
DDT是有機氯類農藥,其特點是化學性能較穩定,易溶于脂肪,難分解而殘留性強,我國在1983年起已禁用.由于DDT的化學物質與脂肪相類似,因而很容易積累于生物體內,特別是水域,通過食物鏈而逐級濃縮,因分解緩慢,常可積累到毒害的程度.如有的國家牛肉中DDT的殘留量達0.88×,有的國家人體脂肪細胞中DDT的含量達到30.2×
.這些DDT就是通過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而進行全球性擴散并沿著不同的途徑進入動物和人體的.
污染物進入環境后,還有一個積累和富集的過程.有機氯農藥在水中的溶解度雖然很低,但通過食物鏈可以成千上萬倍地在生物體內濃集起來.如美國舊金山北部休養圣地明湖,由于使用DDT,使湖中的魚類和鳥類大量死亡.經分析證明,湖中浮游生物體內含DDT是湖水的265倍,小魚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500倍,食肉魚的脂肪中含DDT是湖水的8.5萬倍,這就是DDT沿“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魚→食肉魚(或水鳥)”的食物鏈逐級積累的結果,在生態學上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作用.
1999年上半年,在比利時一些養雞場,突然出現母雞不生蛋、肉雞生長異常等現象.4月下旬,該國農業部長經調查研究發現,某大型飼料公司生產的飼料中,竟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質——二噁(dioxin).由于使用受了污染的飼料,結果發現雞脂肪中二噁
的含量超過允許量的140倍,隨后又在一些豬肉和牛肉中發現了二噁
.比利時“二噁
污染雞”事件在世界掀起軒然大波,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包括雞、雞蛋、牛肉、豬肉、牛奶及數以百計的衍生產品,成為繼瘋牛病危機之后歐洲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案,其范圍之廣、影響之大,與前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DDT、二噁等污染物的污染及對生物的毒害作用,涉及到生態學、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因而是高考跨學科考試中的熱點,特別是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的熱點.下面結合實際問題來分析一下這類問題的考法與解法.
瑞士化學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DDT可殺滅各種蚊子和傳播各種傳染病的虱子.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評價說:“單獨從預防瘧疾病來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0萬生命”.但DDT是一種難降解的有毒化合物,進入人體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國已于1983年停止生產和使用.已知在許多化合物中硫可以取代氧,取代后的物質仍跟原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質.
下面是殺蟲劑“DDT”和“1605”的結構簡式: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殺蟲劑1605本身對人畜毒性遠強于DDT,但DDT已被禁用,而1605尚未禁用,這是因為________.
2.按照傳播途徑來分類,瘧疾屬于________傳染病.
3.在過去,施用農藥DDT的地區,雖然占陸地面積的一小部分,可是遠離施藥地區的南極,動物體內也發現了DDT,這種現象說明了
[ ]
A.DDT是揮發性物質
B.考察隊將DDT帶到了南極
C.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環
D.南極動物也偶爾到施用農藥的地區尋食
4.下表是甲乙丙丁四個種群在一個達到生態平衡的環境中所含有的總能量和殘留農藥DDT的平均濃度.
請分析說明:
①在生態系統中的成分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________.
②從表中可以看出,生物體內DDT的濃度的積累是通過________這條途徑來實現的.
③人們在使用DDT的初期,殺蟲效果十分明顯,但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抗藥性個體越來越多,這說明DDT的使用對害蟲起到了________作用,抗藥性的增強是通過害蟲與殺蟲劑之間的________來實現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屆湖南省高一年級下學期第三次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在生物組織中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進行可
溶性還原糖的鑒定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動物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蘇省南京市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生物工程中酶的作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用胰蛋白酶對離體動物組織處理不當時,可能會影響到動物細胞膜結構與功能
B.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與RNA聚合酶都能識別脫氧核苷酸序列
C. 在溫和的條件下,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能分解細菌的細胞壁
D. 頂體酶可將透明帶溶出一條孔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新課標版高一生物細胞中的分子單元測試題(人教版) 題型:綜合題
蘿卜貯藏根組織細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質和DNA?某生物小組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查閱了有關資料得知:①蛋白質在lO%Nacl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溶液呈現特有的顏色;③DNA溶于10%NaCl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狀沉淀析出。
實驗材料:白蘿卜。
實驗用具:粉碎機、燒杯、漏斗、試管、濾紙、玻棒、鑷子、載玻片、天平、紗布。
實驗藥品及試劑:蒸餾水、NaCl、95%酒精、甲基綠染液(遇DNA呈藍綠色)、雙縮脲
試劑、蛋白質標準樣品。
請你根據所提供的條件參與實驗設計并回答問題:
(1)材料處理:稱取50 g 洗凈切塊,加水30 mL,用粉碎機粉碎,將勻漿經紗布過濾。
(2)提取:
①向經紗布過濾得到的濾液中加入 ,直至沉淀析出。經濾紙過濾,將濾紙上的沉淀物放入試管中,加入1 mL蒸餾水,振蕩,用于 鑒定。
②除去蛋白質的濾液中,加入 ,用玻棒輕輕攪拌,有白色絮狀沉淀產生。
經濾紙過濾,用鑷子將濾紙上的絮狀沉淀置于載玻片,用于 鑒定。
(3)鑒定及結果:
①在用于蛋白質鑒定的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同時將 和1 mL蒸餾水放入另一試管,加入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觀察到兩支試管中顏色基本一致,說明 。
②在用于DNA鑒定的載玻片上,滴加甲基綠染液,白色絮狀沉淀呈現藍綠色, 說明 。
③通過對白蘿卜貯藏根勻漿液的檢測,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05年上海卷生物高考(解析) 題型:簡答題
蘿卜貯藏根組織細胞中是否存在蛋白質和DNA?某生物小組對此進行研究,他們從網上查閱資料得知:①蛋白質在10%NaCl溶液中可沉淀析出;②在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溶液呈現特有的顏色;③DNA溶于10%NaCl溶液但在95%酒精中呈白色絮狀沉淀,析出。
實驗材料:白蘿卜。
實驗用具:粉碎機、燒杯、漏斗、試管、濾紙、玻棒、鑷子、載玻片、天平、紗布。
藥品及試劑:蒸餾水、NaCl、95%酒精、甲基綠染液、雙縮脲試劑、蛋白質標準樣品。
請你根據所提供的條件參與實驗設計并完成實驗。
材料處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鑒定及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
蛋白質在蘿卜貯藏根組織細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主要來自蘿卜貯藏根組織細胞的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