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研究人員在柑橘中發現一棵具有明顯早熟特性的變異株,決定以此為基礎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種。請回答下列問題 :
(1)要判斷該變異株的育種價值,首先要確定它的_______________物質是否發生了變化。
(2)在選擇育種方法時,需要判斷該變異株的變異類型。如果變異株是個別基因的突變體,則可采用育種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漸純合,培育成新品種1。為了加快這一進程,還可以采集變異株的_______________進行處理,獲得高度純合的后代,選育成新品種2,這種方法稱為_______________育種。
(3)如果該早熟植株屬于染色體組變異株,可以推測該變異株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有多種聯會方式,由此造成不規則的_______________,產生染色體數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______________,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種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狀也很難穩定遺傳.這種情況下,可考慮選擇育種方法③。
【答案】遺傳 花藥 單倍體 染色體分離 配子
【解析】
分析題圖:圖中育種方法①為雜交育種,該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組;結合題意可知育種方法②為單倍體育種,其中的柑橘苗為單倍體幼苗,該育種方法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優點是明顯縮短育種年限;育種方法③采用的是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其原理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1)變異包括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兩者的根本區別是看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因此,要判斷該變異株的育種價值,首先要確定它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了變化。
(2)如果變異株是個別基因的突變體,則該突變體為雜合體,則可采用雜交育種方法(育種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漸純合,培育成新品種1。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因此為了加快這一進程,應該采用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即采集變異株的花藥進行處理,獲得高度純合的后代,選育成新品種2。
(3)如果該早熟植株屬于染色體組變異株,可以推測該變異株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有多種聯會方式,由此造成不規則的染色體分離,產生染色體數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配子,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種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狀也很難穩定遺傳。這種情況下,應該采用無性生殖的方式繁育后代,因此可考慮選擇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育種方法③)。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分析下表,回答有關實驗的問題。
(1)A組實驗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脂肪被染成__________色。
(2)B組實驗中,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該組實驗中,選擇甘蔗為生物材料,實驗過程和方法規范,但沒有觀察到相應的顏色變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組實驗中,如果雞蛋清因粘稠而貼在試管壁上,需要進行改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D組實驗中,制備的細胞膜在試管中用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純。上述A到D組實驗中需要水浴加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組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二倍體植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24條,基因型為AaBbCCDd,這4對基因分別位于4對同源染色體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產生的花粉基因型有8種
B.③是指用秋水仙素處理,則個體Ⅰ的體細胞中含有48條染色體
C.個體Ⅱ中能穩定遺傳的占1/8,重組類型占37/64
D.若要盡快獲得優良純種aaBBCCdd,則應采用圖中①②③過程進行育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過程中的物質變化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過程①和②都只能發生在缺氧條件下
B. 過程①和③都發生在酵母細胞的線粒體中
C. 過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氣的參與
D. 過程①④所需的最適溫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項是對內環境穩態實質的描述( )
A.是在神經、體液與免疫共同調節下實現的
B.內環境的成分和溫度、pH、滲透壓等理化性質呈現動態平衡
C.是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的結果
D.是體內細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撕取洋蔥外表皮分別放置在一定濃度的蔗糖和硝酸鉀溶液中,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曲線甲表示硝酸鉀溶液組細胞的液泡體積的變化
B. a點時,曲線乙中水分子進出細胞達到動態平衡狀態
C. b點時,曲線乙中的細胞液滲透壓與實驗初始時相等
D. 兩條曲線變化趨勢的差異是因甲、乙溶液濃度不同導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豆漿是深受中國百姓喜愛的飲品,但易變質,保質期較短。科研人員對變質豆漿中的腐敗細菌進行分離,并研究了乳酸鏈球菌素(多肽,天然食品防腐劑)對腐敗細菌的抑制效果,為生產豆漿時優化保質方法提供依據。主要研究過程如下:
①豆漿變質處理:將2種市售豆漿A、B和自制豆漿在無菌操作臺上分別裝入已滅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條件下放置7d后,豆漿發生變質。
②腐敗細菌的初步分離和計數:取變質的豆漿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到細菌培養基上,培養一段時間后,統計各培養基上菌落種類和數量。結果如表:
③比較乳酸鏈球菌素添加量對腐敗細菌的抑制效果:以自制的新鮮豆漿為材料,經相應處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統計豆漿中腐敗細菌數量,結果如圖: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_____,步驟②中培養基的滅菌方法是__________。
(2)步驟②中適宜采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固體培養基制備的步驟為________。培養中統計菌落種類和數量時要每隔24h觀察統計一次,直到各類菌落數目穩定,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鏈球菌素是一種天然食品防腐劑,它是由34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步驟③結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鏈球菌素的細菌是_______,為有效防止豆漿腐敗,在生產中乳酸鏈球菌素的添加量應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與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鏈球菌素防腐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