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圖甲可知,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運輸到垂體,促使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隨血液運輸到甲狀腺,促使甲狀腺增加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相關激素,進而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胰島分泌的激素可參與血糖調節,腎上腺細胞分泌的激素可參與體溫調節和血糖調節.
2、由圖乙可知,表示突觸結構,1是突觸小泡,2突觸前膜,3是突觸后膜.
解答 解:(1)寒冷條件下皮膚立毛肌收縮的反射弧為: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立毛肌.由甲圖可知,②的分泌過程是受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血液中②的含量能維持相對穩定,說明該調節機制是一種(負)反饋調節.
(2)圖甲中胰島A細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故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臟,它與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共同協調,維持人體血糖的穩定.
(3)圖乙所示的結構是突觸,興奮在乙結構內的傳遞過程中,信號的變化情況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興奮在乙突觸結構中只能單向傳遞.
故答案為:
(1)皮膚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立毛肌 神經-體液 (負)反饋調節
(2)胰高血糖素 肝臟 胰島素 拮抗
(3)突觸 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點評 本題考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核作為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存在于所有植物細胞中 | |
B. | 雙層磷脂分子是所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 |
C. | 溶酶體可吞噬并殺死侵人細胞的病毒或細菌 | |
D. | 細胞骨架與細胞的分裂、運動以及物質運輸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的胰島A細胞中沒有胰島素基因 | |
B. | 人體內不再分裂的體細胞中共有46個DNA分子 | |
C. | 內質網與性激素的合成有關 | |
D. | 溶酶體能吞噬進入人體內環境中的病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旱生植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質 | |
B. | 淀粉、脂肪、蛋白質和核酸四種生物分子中均含有C、H、O、N四種元素 | |
C. | 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數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構成骨骼、牙齒 | |
D. | T2噬菌體的核酸由脫氧核苷酸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天長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I.圖1是甲、乙兩種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線;圖2表示將甲植物放在CO2濃度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1)圖1的a點表示 ,在c點時,葉綠體中ATP的移動方向是 。
圖2中e點與d點相比較,e點的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e點與f點相比較,e點時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 。
(2)圖1中,如果甲、乙兩種植物較長時間處在連續陰雨的環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是 ,光照強度為10千勒克斯時,甲、乙植物的實際光合作用速率差值為 mg CO2/(100 cm2·h)。
II.為進一步探究KHCO3對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稱取3 g甲植物葉片,均分為兩份,分別做如下實驗。(實驗中使用的氧電極可測量溶液中O2變化的速率)
實驗一:采用差速離心法將一份葉片制備葉綠體,均分為4組,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KHCO3溶液中,在適宜光照、20 ℃恒溫條件下,分別用氧電極測定其O2釋放速率。
實驗二:將另一份葉片切成約1.0 mm×1.0 mm小塊,均分為4組,其他步驟與實驗一相同。實驗結果如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在實驗的濃度范圍內,隨著KHCO3溶液濃度的升高,葉綠體、葉切片的O2釋放速率均 ,原因是光合作用所需的 增加。
(2)在相同的KHCO3溶液濃度下,葉切片的O2釋放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葉綠體的O2釋放速率,原因可能是葉切片光合作用產生的O2一部分被 。
(3)為探究第(2)題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確,設計以下實驗方案,請補充:
稱取 ,切成約1.0 mm×1.0 mm小塊,均分為4組,分別置于濃度為0 mol·L-1、0.01 mol·L-1、0.05 mol·L-1、0.1 mol·L-1的KHCO3溶液中,在 條件下,分別用氧電極測定其O2消耗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細胞中染色體數與DNA數的比值一定是1:1 | |
B. | 丙細胞中一定有兩條X染色體 | |
C. | 乙細胞中一定含同源染色體 | |
D. | 乙細胞含有兩條異型的性染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天長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類似于細胞分泌蛋白形成過程中的囊泡可以將“貨物”準確運輸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識別。下圖表示囊泡膜與靶膜的識別原理及融合過程,其中GTP具有與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T-SNARE(T)分別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囊泡膜與靶膜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的選擇透過性
B.高爾基體膜可以形成囊泡,細胞膜則不可以
C.V與T的特異性結合,保證了囊泡對貨物的準確運輸
D.囊泡對貨物的準確運輸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