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在該過程中發生的變化為
①交叉互換 ②基因突變 ③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④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染色體未分離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C
【解析】
試題分析: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產生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aaBB由圖可知應為AABB變成了AaBB,可能發生基因突變也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右側細胞中沒有出現A,所以只發生了基因突變,所以①錯誤,②正確;右側細胞中bb在同一側可知此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的染色體沒有分離故④正確,③錯誤;所以答案C正確,ABD錯誤。
考點:本題考查減數分裂和生物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能力。
考點分析: 考點1:減數分裂的概念 考點2: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考點3:受精作用 試題屬性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南省高三綜合能力測試(五)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目前,精子載體法逐漸成為最具誘惑力的制備轉基因動物方法之一,該方法以精子作為外源基因的載體,使精子攜帶外源基因進入卵細胞受精。下圖表示利用該方法制備轉基因鼠的基本流程。請據圖回答:
(1)獲取外源基因用到的工具酶是 ,為了提高實驗成功率,通常利用 技術獲得大量標記的外源基因。
(2)外源基因能夠整合到精子的 上是提高轉化率的關鍵,因為受精時只有精子的 才能進入卵細胞中。
(3)過程②采用的是 技術,該過程中應對已經導入外源基因的精子進行 處理。
(4)過程③需要在 (至少寫出兩點)等條件下進行。由于人們對動物細胞所需營養物質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養細胞時需在培養基中加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高三沖刺模擬(五)理科綜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1表示某植物成熟葉肉細胞代謝的某些過程(圖中的數字代表物質,a、b代表細胞器),圖2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測得的該植物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
(1)圖1中b的名稱是 ,③的名稱是 ,②通過 作用進入液泡。
(2)在適宜的光照條件下,給水稻提供H218O,發生如圖1所示的生理過程,則較長時間后在①~④所代表的物質中能檢測到18O的有 (填序號)。
(3)據報道,近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若在圖2所示條件下,因霧霾天氣的影響,光照強度由原來的8 klx降為4 klx,則每小時每100 cm2葉片產生的葡萄糖是原來8klx情況下的 (填比例)。
(4)植物的氣孔一般長約7~30μm ,寬約1~6μm,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大小則1—90μm不等。據此分析,霧霾天氣對植物的光合作用還會有怎樣的影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重慶市高三下模擬測試(一)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圖l為某綠色植物細胞內部分代謝活動圖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謝過程,A~F表示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圖2為光照等環境因素影響下光合速率變化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1中,物質F是 ,過程③為 。葉肉細胞中的H20作為反應物直接參與代謝的場所有 。
(2)圖2中,若在t2時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將 (填“增強”/“減弱”/“不變”);t3→t4段,圖1中①過程的變化是 (填“增強”/“減弱”/“不變”);0→tl段,細胞中C6H1206的含量 (填“增加”/“不變”/“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四川省邛崍市高三下第二次強化訓練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鸚鵡的性別決定為ZW型(ZZ為雄性,ZW為雌性),其毛色由兩對等位基因決定,其中一對位于性染色體上,決定機制如下圖。某培育中心一只綠色雌性鸚鵡(甲)先后與乙、丙雜交,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決定鸚鵡毛色的兩對等位基因遵循______ 定律,相關基因通過___ __ 控制毛色。
(2)鸚鵡甲產生的配子種類有_____種。
(3)鸚鵡乙基因型為______ ,鸚鵡丙毛色為_______ 。
(4)實驗組一子代中的綠色雄性鸚鵡和實驗組二子代中的綠色雌性鸚鵡雜交,后代中出現綠色鸚鵡的概率為_______。
(5)實驗室欲通過兩純合的鸚鵡雜交得到雄性全為綠色,雌性全為黃色的子代,則親代的基因型組合有_____種,請寫出其中一種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
(6)在自然環境中,雌性白毛鸚鵡的比例大于雄性白毛鸚鵡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 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推薦】2014-2015學年四川省邛崍市高三下第二次強化訓練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化合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胰島素和性激素的化學本質分別是蛋白質和固醇
B.DNA和RNA屬于核酸,都是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C.生長激素是蛋白質,煮沸后仍可用雙縮脲試劑進行鑒定
D.ATP分子中含有核糖,有些酶分子中也含有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自然生態系統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產者獲得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費者得到的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數量、貯存的能量、積累的有機物均不斷增多
C.在食物和空間充裕的條件下,種群的數量呈“J”型增長
D.生態系統穩定性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結構的五個部分,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能將刺激信號轉化為神經興奮
B.正常機體內興奮在②上雙向傳導
C.③和⑤往往包含多個突觸
D.切斷④不影響感覺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滕州市高三高考適應性訓練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5分)泡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的一種食品,但是泡菜中卻含有亞硝酸鹽。當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總量達到0.3g—0.5g時,會引起中毒;達到3g時,會引起死亡。我國衛生標準規定,亞硝酸鹽的殘留量在醬菜中不得超過20mg/Kg。膳食中的絕大部分亞硝酸鹽在人體內以“過客”的形式隨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胺。針對泡菜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亞硝酸鹽的事實,某中學生物活動小組設計實驗,探究不同食鹽濃度和發酵時間對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影響。
(1)請補充實驗設計的空缺內容:
①制作泡菜的原理: 。
②測量指標及方法:亞硝酸鹽與某些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后形成 色染料。先使泡菜樣品及一系列已知濃度的亞硝酸鹽溶液分別與化學物質發生顯色反應,然后通過 顏色,可以估測出泡菜液樣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③確定濃度梯度:經過查找資料和初步實驗,發現當食鹽濃度為3%以下時,制作的泡菜溶液發生腐敗,而當食鹽濃度在8%以上時,制作的泡菜又容易成為咸腌菜。因此,分別設計了3%、5%、7%的食鹽濃度梯度來制作泡菜。
④選擇實驗材料:紅蘿卜和白蘿卜,哪種更適合于用做實驗材料? ,理由是 。
⑤制作泡菜:將實驗材料分成3組制作泡菜,除了實驗材料的重量相同外,還要保證每組泡菜的 相同。
(2)下圖是該生物活動小組記錄的三種食鹽濃度的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與發酵天數的關系圖。根據此圖實驗結果,請你給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導意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