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輸入的溶液會從血漿進入組織液 | |
B. | 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分別增加10mL | |
C. | 細胞內液Na+的增加遠大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 | |
D. | 該實驗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漿升高 |
分析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主要包括滲透壓、pH和溫度,其中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勢的是Na+和Cl-,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來源于Na+和Cl-.血漿pH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是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
解答 解:A、輸入的溶液進入血液,隨血液運輸,會從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細胞,進入組織液,A正確;
B、輸入的Na+中大多數進入細胞外液,故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不會分別增加10mL,B錯誤;
C、細胞內液Na+的增加小于細胞外液Na+的增加,C錯誤;
D、0.9%的NaCl溶液是細胞的等滲溶液,故該實驗兔的細胞外液滲透壓不變,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內環境的穩態,要求考生識記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實質、調節機制及生理意義,明確內環境穩態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000個 | B. | 5000個 | C. | 1250個 | D. | 2500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實驗的結論是:DNA分子是遺傳物質 | |
B. | 用35S和32P同時標記的噬菌體來侵染大腸桿菌 | |
C. | 分別用含35S和32P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 | |
D. | 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和蛋白質只能來自于大腸桿菌的化學成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五個物種中,基因庫相似程度最高的兩個物種最可能是X和Q | |
B. | 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之間通過生存斗爭實現了共同進化 | |
C. | 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 |
D. | 基因重組能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一個ATP分子中含有2個高能磷酸鍵 | |
B. | 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時,如需消耗ATP,則跨膜方式肯定是主動運輸 | |
C. | 人體細胞中,產生ATP最多的部位是線粒體基質 | |
D. | 當光照強度適當增強時,葉綠體中的ADP由基質向類囊體轉移加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滲透壓平衡的調節,是在神經--體液調節下主要通過腎臟而進行的 | |
B. | 腎小管和集合管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靶器官 | |
C. | 血糖平衡僅通過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種激素共同調節完成 | |
D. | 體溫相對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其原有生物學活性都喪失 | |
B. | 都不能恢復其原結構 | |
C. | 因為一級結構發生變化,都變的不穩定,易被進一步降解 | |
D. | 物理化學性質發生變化,變的易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